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是啥,宋代汝窑的特点是什么?

1、宋代汝窑的特点是什么?汝窑的特点如下:
胎色
汝窑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 。
釉色
汝窑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 。
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 。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
器型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 。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 。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 。
开片纹
汝窑开片堪称一绝,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 。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等 。
当时金国攻打北宋,抢走了大量的宫中器物 , 一直藏在康德山庄和金国故宫,这些器物一直传到民国 , 装了6000多箱 , 后来由于战乱,全部遗失留向民间 。张学良将军知道此事 。另外清凉寺附近的老人说,从民国开始,汝窑附近有不少人去挖古瓷器卖钱 , 所以说北宋汝窑瓷器存世几百个的言论纯是扯淡!再有当时的金国和大辽国的兵,抢劫宋的财物后,许多人回国后会卖在地下,再出征后战死,这些东西就会留下来!
胎色、釉色、支钉、器型、开片纹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辰星?。?芝麻支钉釉满足!

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是啥,宋代汝窑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2、怎样鉴定汝窑瓷器1 汝窑瓷器
汝窑瓷器是官窑系统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 。据陶瓷专家宋伯胤先生考证 , 留传于世的汝窑瓷器共六十五件 。近几年来关于汝瓷的收藏和研究, 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藏友探讨:
看法一:汝官窑与汝窑的概念要分清
长期以来,考古界与收藏界的专家权威们都对汝窑瓷器的主要特征用一句话概括,即“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芝麻挣钉釉满足” 。“青如天”,即釉色如雨过天青 。“面如玉”即器表有玉石般的质感,釉光莹润如玉 。“蟹爪纹” (图4)即是指器表的开片尤如蟹爪,呈不规则状交错,且裂纹很细(此解释我有不同看法 , 有待推敲 , 下面再谈) 。“晨星稀”( 图6) 即是指釉中的气泡稀疏 , 有如晨星一般寥寥无几 。“芝麻挣钉釉满足”( 图1)即是满釉裹足、足底部用细如芝麻点小的支钉支撑着烧 。汝窑瓷这些胎釉特征文献有记载 , 又为出土物所证实,是鉴定汝瓷的要领 。
强调汝窑器的上述特征是其精品所有 。汝窑烧制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晚期 。窑口在河南的宝丰、临汝等地,其中的宝丰清凉寺窑在北宋晚期的近二十年时间里作为御窑,专为宫廷烧造瓷器,是“贡器”,所以有官窑性质 。其造型端庄大方 , 古朴典雅,工艺考究,胎质细腻,应该称作“汝官窑” 。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 , 唯供御拣退 , 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意思是:汝窑中有玛瑙末为釉的器物是宫中的专用瓷,非宫中用瓷不准使用玛瑙末为釉,汝窑精品选送入宫, 经御选后不合格的器物才允许出卖,实属难得之物 。由于汝瓷贡器以玛瑙为釉,形成特殊色泽,故有“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溶而不流,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世人对汝瓷又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赞美 。尤以器表细小开片密布,形成鱼鳞状 , 更加独特别致,釉内气泡周边之玛瑙结晶体,形成星光闪现,寥若星晨,具有宝光内润而又高雅素净之风采 。在制瓷工艺上 , 开创了香灰色胎 。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为其它窑口所望尘莫及,更受到北宋皇宫的偏爱与赞赏,因而汝瓷成为“名瓷之首,汝窑为魁”,得以流芳百世 。
被专家定论的所谓存世量只有六十五件的传世汝窑器 , 就是“汝官窑” 。
使用玛瑙末为釉,汝窑瓷会出现文献中所说有“八种颜色之多”的釉色,有天青、天蓝、豆青、卵青、粉青、月白、虾青、艾青等 。其中最成功的颜色为天青色,最好的为天蓝色 。现今的鉴赏家多以天青或天蓝为标准色,其他颜色的汝窑瓷多不被承认 。我认为这样的鉴定结论未必正确, 汝窑与汝官窑的概念被这些鉴赏家搞混淆了 。他们将鉴定汝官窑的标准用来鉴定汝窑瓷,这合理吗?北宋汝窑烧制时间短,烧造的贡品(汝官窑)的确因稀而贵,但决不能仅仅将汝官窑鉴定为汝窑瓷,而将明明是汝窑烧造出来的瓷器采取“一票否决” 。
中国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 , 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到现代 。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 , 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规模更大 , 名窑众多 , 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 。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这些著名的瓷窑都为朝廷烧造瓷器,供皇帝和大臣们享用 。考古界与收藏界一般称之为“官窑瓷器”,简称官窑 。作为大窑?。?各个瓷窑还烧造更多的供民用的大路货即商品瓷,这类产品在数量上要比贡瓷大得多,即所谓“民窑瓷器”,简称民窑 。送入朝廷的瓷器一般讲都是精品,但朝廷还要挑选 , 即“御拣”,御拣合格后留用,不合格的或销毁(如钧窑器),或“方许出卖”(如汝窑器) 。
宋微宗赵佶是北宋历史上第八位皇帝,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即位,在位二十六年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兵南下,赵桓替位,仅两年后南宋皇帝赵构,即宋高宗 ,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即帝位于临安(今杭州) 。赵佶是北宋的亡国之君 , 但在艺术上却极富天赋 。尤其是他的书法绘画创作,可以说是彪炳千秋的 。汝窑烧造时间为北宋中晚期约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按时间推断 , 大部分是在宋微宗赵佶亲政的时期 。赵佶的审美观也就决定了御拣的合格与否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内曾有“故都时,定窑不入禁中,惟用汝器”的记载 。北宋出现“弃定用汝” , 可能与赵佶个人的审美观有关 。因为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青色的幽玄,正合微宗之意,史籍中曾有赵佶作青词的多种记载 。“弃定用汝”也正是这种崇尚青色的审美观的反映 。作为艺术家,赵佶对汝瓷除了有釉色(色彩)的要求外,还会有造型的要求、纹饰的要求、材质的要求、肌理的要求…… 。艺术家对艺术品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他的这些审美要求也就决定了北宋宫中汝窑用瓷必须符合“青如天 , 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的标准 。
汝窑宫中用瓷不合格的器物是可以出卖的 。这些“不合格”的汝瓷是作为贡器要求烧造的,都是“玛瑙末为釉”的,应该肯定是具有“面如玉,蟹爪纹(无纹者尤好),晨星?。?芝麻挣钉釉满足” 特征的!只不过“青不如天”、瓷器的造型、纹饰不符赵佶的审美要求罢了(恕不展开分析) 。人的审美观是各不相同的 。赵佶是皇帝,他偏爱天青色,就决定了汝官窑的釉色必须是“青如天” 。可能赵佶不喜欢在器物的表面饰以纹饰,所以传世的汝官窑均单以釉色取胜,很少看到表面有纹饰的(关于汝窑的纹饰,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论述) 。这些卖出去的不合格的“准汝官瓷”哪里去了?有钱人买去了!到了大官、富豪、商人、玩家(收藏家)们的手中,流入了民间 。这部分的汝官瓷(完全是汝官瓷性质的?。┛赡苁渴遣换嵘俚?。
这些年古陶瓷学者们研究认为,除宝丰、临汝外,河南的鲁山、郏城,及其他地方均有汝窑风格瓷器生产,也形成了一个汝窑系 。
汝窑瓷的概念至此应该清楚了,即是:始烧于宋初 , 盛于北宋晚期,河南的宝丰、临汝等地方瓷窑烧造的单色釉瓷器 。在制瓷工艺上,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 。汝窑除烧青瓷外还烧白瓷、黑釉、三彩、珍珠地划花、白黑花以及白花青瓷、天兰釉钧瓷等多种产品 。还广取博收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独特风格,使之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窑口之一 。
汝窑瓷中的使用玛瑙末为釉的精品、贡品,是汝官窑瓷 。如:宝丰清凉寺窑,为北宋宫廷烧制的御用汝瓷 , 不仅制作讲究,工艺精湛 , 而且釉药浑厚,光泽柔和,其釉面装饰独具特色 。因汝瓷内有玛瑙为釉 , 其色光泽莹润多变,釉面的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 , 器表还有鱼鳞状的开片,更显得造型古朴 。釉面在阳光下观察,釉中多布红斑,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象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挂,真可谓珠联璧合 , 巧夺天工 。
概念区分清楚后,“北宋汝窑”的存世量就不会只是传世的六十五件 。汝窑瓷烧造的时间短,又处在亡国战乱时期,存世量不会多,其中的汝官窑瓷更是弥足珍贵 。但是,决不会是仅存“65”这个数字 。民间肯定有,地下有更多,关键是缺少发现 。2000年6至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宝丰县汝窑遗址内找到并揭露出汝官窑瓷器的烧造区,获得了大量精美的汝官窑瓷器标本,尤其是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传世品中所罕见的新器形和完整器,取得了陶瓷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这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
看法二:采用“眼学”与科学结合起来进行鉴定的方法
我们的鉴定家应该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鉴定汝官窑瓷器 。如何鉴别汝官窑瓷真伪?鉴别容易,因为汝官窑瓷玛瑙末为釉 。研究难,因为没有上手的机会 。而陶瓷鉴定的基础就是对比,没有上手认真仔细研究过宋代汝官窑实物的人,如何能够辨别真伪呢? 保存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家手中的汝窑珍宝,谈何容易能到鉴定家手中供你研究!就是在博物院工作的研究员,也只不过比平常人多一点机会隔着玻璃看看柜子内陈列的汝窑珍宝 。玛瑙末为釉的效果,汝瓷釉厚,古人说如“堆脂” 。尤其在口沿处釉厚而不流动如“堆脂”,釉清澈滋润,古人所说滋润二字,如果你没上过手,很难理解滋润二字的标准 。
更多鉴定信息 可以上藏龙古玩网上浏览
当时金国攻打北宋,抢走了大量的宫中器物,一直藏在康德山庄和金国故宫,这些器物一直传到民国 , 装了6000多箱,后来由于战乱,全部留向民间 。张学良将军知道此事 。另外清凉寺附近的老人说,从民国开始,汝窑附近有不少人去挖古瓷器卖钱 , 所以说北宋汝窑瓷器存世几百个的谎言纯是扯淡!
从外观上看,汝窑上有施釉,釉上有淡淡纹裂,使用后经过茶水浸润,茶色会慢慢渗透到纹裂里 , 称“开片” 。
青如天 面如玉 蝉翼纹 晨星稀 芝麻支钉釉满足 这是汝瓷的一些特点 可以参考一下哦
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是啥,宋代汝窑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3、宋汝瓷的特点如何鉴定的方法宋汝瓷的特点
天青釉:指汝窑青瓷多呈淡天青色,釉层均匀较薄 , 釉质滋润,呈现玉质的半乳浊状 。用30—40倍的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到“廖若晨星”般稀疏明亮的大气泡 。汝瓷的色泽,呈现出一种天青和淡天青色,经实验可知汝瓷的这种釉色要在比较低的温度下烧造而成,这种青瓷色调呈现一种平和、淡雅的气韵 , 很符合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意识, 。这种淡天青釉对以后朝鲜半岛高丽青瓷的发展影响很大 。近年的仿品釉层较真品厚 , 色泽多发天蓝色,是在釉料中配入另外的呈色剂 , 与真品的淡雅天青色有一定距离,放大镜下观看,仿品气泡多如鱼子般细密并纠集成片 。
蟹爪纹:指釉面上多有细碎开片纹,开片往往呈鱼鳞状 , 形象地讲 , 这种开片很像照相时对焦不准产生的重影现象 。
香灰胎:胎色为香灰色,类似燃烧后香灰的色泽,说明当地胎泥的含铁量比较大 。有机会上手残片标本会发现,其烧制火候似乎普遍不甚高,质地比较纯净,但断面手感一般比较粗糙,。
芝麻钉:在装烧工艺上 , 汝窑多采用满釉裹足和支钉烧的方法 。支钉痕细小如芝麻粒,近年的仿制品支钉痕普遍较真品大,大如绿豆且多做成圆点状,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的仿烧汝瓷也是如此 。汝瓷真品支钉痕小而稍扁,一头有尖 , 酷似芝麻形状,其数量多见三、五个,少见六个 。另外,鉴定中还需注意一个细部特征,真品钉痕为白色,与汝瓷的香灰胎色并不一样,说明宋人制作支钉采用了质地纯净的瓷土原料,这种硬质白瓷土含氧化铝较高,从而使汝瓷细小支钉的耐火强度得以保证 。
关于宋汝瓷
近年考古发现表明,汝窑中心区位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一带(宋代属汝州管辖),并揭示出了大量烧瓷遗迹、遗物,从而解开了汝窑烧造地之谜 , 但其究竟是官营御用窑还是供御的民窑场仍存在争议,古今称颂的汝瓷一般指北宋晚期哲宗元佑元年汝窑始奉宫中之命烧制的淡天青釉瓷,当然,在奉命烧制淡天青汝瓷之前,汝州当地就已经有了窑场,烧制一些民用白瓷和青瓷,奉烧汝窑是在其基础上兴建起来的,但这些民汝瓷多模仿耀州窑青瓷 , 并未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 。
汝瓷的发展,接受了越窑秘色和耀州窑淡青釉的’影响,与禹县和汝州钧窑中的天蓝乳浊釉有密切的关系 。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融汇上述名窑之长,烧出了胜似美玉的优美青瓷,典型器有三足樽式炉、鹅颈瓶、铜锣形瓷碟和盘、盏托、四曲倭角台式套盒、花口深腹注碗等 , 器物的圈足普遍外卷 , 用途多为造型轻巧、优美、釉色青雅的观赏性青瓷器皿,完整器存世的数量极少,距汝瓷烧制时间很近的南宋人周辉已有“近尤难得”之感叹 。汝瓷的特征古人总结为四点,即天青釉、蟹爪纹、香灰胎、芝麻钉
台北故宫博物院汝瓷藏品
北宋汝窑青瓷盘
高4.4厘米 , 深2.8厘米,口径21.4厘米,足径15.5-15.7厘米。
底部镌刻的御制诗中,乾隆皇帝以“周尺将盈尺,宋瓷方是瓷”,来形容宋瓷独特的质感 , 赞美宋瓷正是瓷器中的瓷器 。
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高6.1厘米,深3.8厘米,口纵15.8厘米,口横23.1厘米,底纵13厘米 , 底横19.5厘米 。
传世唯一无开片纹路的水仙盆,器形完整,足以呼应明代鉴赏家曹昭眼中“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的鉴赏观 。
北宋汝窑天青奁式炉
高15.3厘米 , 口径23.8厘米 。
造型和战国漆器或汉朝青铜器雷同的奁式炉 , 形体硕大,具古雅的风格 。南宋宠臣张俊献给高宗的汝窑清单中,即包含此一器类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碗
高10.1-10.5 厘米,深7.6厘米 , 口径15.9-16.2厘米,足径8.1厘米 。
【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是啥,宋代汝窑的特点是什么?】同时出现在漆器、金属器和陶瓷器中的莲花式温碗,造型不仅是宋朝的经典,它同时也深受高丽人士喜爱,成为高丽青瓷中流行的器类 。[8]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碟北宋汝瓷青瓷奉华碟
高1.9-2.1厘米 , 深1.6厘米 , 口径12.8厘米,足径10.1厘米 。
底刻“奉华”两字,清高宗乾隆皇帝考证南宋刘贵妃善画,号奉华 , 又拥有大小两枚奉华?。赋龃思髌吩谀纤蔚牧鞔?
北宋汝窑青瓷洗
高3.5厘米,深2.5厘米,口径12.9厘米,足径9厘米 。
乾隆皇帝在御制诗中,以“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来说明汝窑的生产背景 , 具体地表达皇帝对汝窑的认识 。
北宋汝窑青瓷椭圆洗
高2.7厘米,深2.1厘米,口纵9.8厘米,口横14.2厘米 , 底径4.2厘米 。
汝窑作品中,即少出现模印图案的装饰技法 。和此品一样者,分别典藏于英国伦敦大卫德基金会和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8]
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高6.1厘米,深3.8厘米,口纵15.8厘米,口横23.1厘米,底纵13厘米,底横19.5厘米 。
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曾出土看似专为烧造水仙盆而设计的椭圆形支烧工具看来,水仙盆应产烧于所谓的中心烧造区 。但传世水仙盆底部的支痕一般都是六枚,此件作品是否因烧造过程滑落之故,还是其他不知明的原因,仅存留五枚支烧痕,形成非常不一样的烧造特征 。
猜你喜欢:
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是啥,宋代汝窑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4、汝窑瓷器特点在众多的宋朝文化中,汝瓷文化更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汝窑瓷器也同样以精湛的工艺水平、秀美的造型风格、高雅素净的神韵让一批又一批的收藏者们为之倾倒 。汝窑瓷器有以下六大特点:在其瓷器的艺术造型上以简约为主;汝窑瓷器在其整体的重量上是十分轻盈的;汝窑瓷器在其胎体断面之处接近之处产生香灰色,香灰胎是汝窑瓷器所独有的特点之一;汝窑瓷器的釉层面十分轻薄,这也是与其他瓷器最大的不同之处;汝窑瓷器的碎片化;汝窑瓷器的底色呈现出粉红色 。
一、汝窑瓷器的特点:
1、在其瓷器的艺术造型上以简约为主 。
在汝窑瓷器发展的三十年间,一直都秉承极简的设计理念 。在其瓷器的造型上主张整体的协调性,十分追求一种浑然天成之感 。因此作为收藏的我们会发现,在收藏汝瓷的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造型怪异,或者是轮廓十分复杂的瓷器器型 。而这一点正好也是收藏者们,用来鉴别汝窑瓷器真伪的一种辨别方法,因为在宋以后瓷器,由于过度的追求瓷器的造型美,反而没有汝窑的简约之美 。
2、汝窑瓷器在其整体的重量上是十分轻盈的 。
汝窑瓷器自出现以来,就一直以金银器的造型风格为主,甚至有部分汝瓷的精致程度完全可以与金银器相媲美了 。汝窑瓷器在整体的烧制过程中,对其瓷器的重量把控的是十分苛刻的 , 瓷器之间的误差也都是控制在百克左右 。因此总体来看 , 宋汝瓷的重量要比我们所常见的一般瓷器轻许多,并且此瓷壁也是十分的轻薄光滑,光泽感十足 。
3、汝窑瓷器在其胎体断面之处接近之处产生香灰色,香灰胎是汝窑瓷器所独有的特点之一 。
汝窑瓷器出现香灰胎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瓷器还原烧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从而导致瓷器胎体上颜色深浅的变化,除了会出现香灰胎,还有部分汝瓷的胎底之处会呈现出火石红的颜色 。
4、汝窑瓷器的釉层面十分轻?。庖彩怯肫渌善髯畲蟮牟煌?。
据相关资料记载,以及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汝窑瓷器的釉层面一般在两毫米到三毫米之间,即使是大件的汝窑瓷器,其底部的釉层面也不过才五毫米左右,并且不会超过这一上限 。这一特征的出现,同样成为了收藏者们鉴别汝窑瓷器真伪的关键因素 。
5、汝窑瓷器的碎片化 。
总的来说,汝窑瓷器的开片分为有规则和无规则 。其中规则化指的就是瓷器的冰裂化,如果是圆形的冰裂片可以叫作雪花片,如果是半圆形的冰裂化可以叫作蟹脚纹 。而不规则化则指的就瓷片的细碎化,这类瓷器几乎不会出现大开片的现象 , 十分容易将两者分别开来 。
6、汝窑瓷器的底色呈现出粉红色 。
在收藏汝器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在其底部会出现类似红色的胎色,这是一种十分特别的烧制方法 。如果在其烧制的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都不足以形成底部的粉红色,这也因此成为了汝瓷的特别之处 。
二、汝窑瓷器的定义: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 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汝州市张公巷和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均发现汝窑烧造 。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南宋、明朝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 。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 , 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 , 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宋、元、明、清以来 , 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可与商彝周鼎比贵 。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 , 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明代汝窑水平 。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 。
三、汝窑瓷器的形态特征
1、特征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 , 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它以其工艺精巧,造型秀美,釉面蕴润 , 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
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这样说:“汝窑器,出北地 , 宋时烧者 。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 , 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这说出了汝窑的一些基本特征 。
2、造型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 。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 , 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 , 和印花、模印等工艺 。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 。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 。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 。“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 。文字虽不是装饰 , 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 。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 。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 。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 。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
3、胎釉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 , 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 。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蝉翼纹” 。
汝瓷胎质细腻 , 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 , 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 , 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
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 , 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 , 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 , 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 。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汝州张公巷汝瓷 , 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 , 手感如玉 。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
4、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 。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 。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
5、仿品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 , 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 , 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 。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蝉翼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 。唐英时的仿品鉴别时也很容易 , 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 , 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 。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窑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
6、开片纹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 , 行话叫“崩釉” 。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 。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 。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
四、汝窑瓷器的工艺特色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此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形规整,仿古逼真,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 。瓷樽始于宋 , 汝窑、定窑、龙泉窑均有烧造,是陈设用品 。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 , 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以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
汝窑烧制的汝瓷因为其绝妙的色泽、独特艺术价值 , 深得帝王欢心,有“宋瓷之冠”的美誉 。汝窑又与同期官窑(河南开封)、哥窑(浙江龙泉)、钧窑(河南禹县)、定窑(河北曲阳)合称“宋代五大名窑” , 位居五大名窑之首 。
汝窑以传承艺术为己任,采用传统手工制作陶瓷方法 , 制作一个陶瓷的工序高达十三道,包括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成瓷缺陷的修补 , 做工精细,设计唯美、承艺汝瓷以“釉色层”领先,器型古朴典雅得当,光润有度,由于汝瓷釉层厚,常有开片如鱼鳞、蝉翼状,久用之后茶色会着附于裂纹处,形成不规则的变换交错的花纹,故而手感润滑如脂,似玉非玉之美 。
宋人欧阳修在《归田集》中对汝窑的论述:汝窑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今所说的翠青色 。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显,器身不透光亮,因此不排除后人把珍品当作“陶”而丢弃 , 故存世甚稀 。而《清波杂志》里宋人周辉对汝窑的精述,汝瓷以釉取胜 , 当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泛滥、纯净、温润,釉面隐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的光泽 , 它既不同钧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窑的脂光,而是一种类似古玉般内蕴的光泽 。当时汝瓷是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现从文献可知,汝瓷也可民用,绝非“严禁民用”之说 。对自藏汝窑瓷及由此对整个汝窑作较全面简述的则是明代学者高濂的《燕闲清赏笺》中提及,“汝窑 , 余尝见之,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还有葱绿和天蓝等 。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 。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 , 釉面可视碧玉,也不为过 。所有历代青瓷应以汝窑为冠 。”
五、史料记载
1、南宋
南宋叶尅短拐屎狻匪担骸氨境远ㄖ莅状善饔忻ⅲ?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 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说明汝窑在接受宫廷的任务,烧造汝官窑器,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 。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 , 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 , 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窑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 。
由上可知,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 , 同时又吸收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 , 内有玛瑙末为釉,”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含玛瑙末 , 产生特殊色泽,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和天蓝等 。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 , 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称誉 。釉屋莹厚,有如堆脂 , 视如碧玉,扣声如馨,釉面有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 。
2、明代
明代学者高濂在其《燕闲清赏笺》中对自藏汝瓷和由此对整个汝瓷进行了评价:"汝窑 , 余尝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 , 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针,余藏一蒲芦大壶,圆底,光若僧首 , 圆处密排挣针数十,上如吹埙收起,咀若笔帽,仅二寸,直塑向天,壶口径四寸许 , 上加罩盖,腹大经尺 , 制亦奇矣,又见碟子大小数杖,圆浅瓮腹,磬口、釉足 , 底有细钉,以官窑较之,质制滋润" 。
3、清代
清代学者梁同书在其《古窑器考》一书中的记载:"汝窑 , 宋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窑,屑玛瑙为釉 , 如哥而深,微带黄,有似卵白,真所谓淡青色也 。汁水莹厚如堆脂 。……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 , 土脉质制较官窑尤滋润 。薄者难得 。时唐即耀诸州悉有窑,而以汝为冠 。"
六、汝窑的釉色
1、青如天
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 。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 。平常体会 , 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 。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 , 颜色又是青中偏蓝 , 犹如清彻的湖水 。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
2、面如玉
关键是半乳浊状的结晶釉,这种结晶釉对色与光极敏感,青绿釉却能从内反射出红晕 。釉子稍厚处 , 如凝脂般将青翠固化 , 又如腊滴微趟,将玛瑙融化之后而又将其垂固 。釉子稍薄处,如少女羞涩面现昏红,又如晨曦微露,将薄云微微染红 。釉面滋润柔和 , 纯净如玉 , 有明显酥油感觉 。汝瓷釉面的光泽,不如官、哥瓷晶莹,更逊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性质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泽度 , 大抵只及后者三分之一略强 。这说明,玛瑙入釉,致汝釉的玻化程度及釉质的抗腐蚀性均有所下降 。
反过来则说明,缺乏明显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 釉质肥厚莹润若堆脂,釉面因施釉不匀、显高低不平、久平整,并有少量气泡和缩釉现象,蝉翼纹: 用"蝉翼纹"来形容汝官釉面的开片最为形象 。前人用"蟹爪纹"来形容,这里有二种说法 。其一"汁中棕眼隐若蟹爪",是说釉面上因气泡破裂而产生的棕眼犹如螃蟹走过沙滩而留下的蟹爪印 。其二是形容瓷器表面开片的长短无序,呈不规则交错犹如蟹爪 。笔者看法:所谓"蟹爪纹"是在瓷器开片的一条主纹上,另生出一条次纹,形成一个"Y"型(蟹爪),然后在次纹的一边又生出一条次次纹 , 形成又一个小一点的"y"型(蟹爪) , ……就像一棵树主干生出大枝,大枝生出中枝,中枝生出小枝,小枝生出小小枝一样 。其实中国画技法中创始于宋初的枯树画法的一种方法 , 就叫做蟹爪技法 。用蟹爪技法来解释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 , 最简单不过了 。不过用蟹爪纹来形容汝官釉面开片却有不足,因为它只形容了开片的主次及走向,却无法形容汝官釉面中的斜开片 。因而有人在考虑这方面时就用"鱼鳞纹"或者"冰裂纹"来形容 。因此用"蟹爪纹"、"鱼鳞纹"、"冰裂纹"来解释汝官釉面的开片都是只抓住了一点而没有顾及其余 。而蝉翼纹既包含了蟹爪纹又包含了鱼鳞纹或冰裂纹,是形容汝官釉面的最形象比喻 。蟹爪纹,形容瓷 。器开片的主次、走向
3、晨星稀
汝窑器釉厚 , 釉中有少量气泡 , 古人称为“寥若晨星” , 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 。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大的如星斗 。但是 , 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 , 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 。汝瓷在其胎体的釉层间,有一排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这类同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 , 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 。同时表明 , 玛瑙的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胎体中的空气,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正常溢出,较多的被封闭在釉的下层;芝麻支钉釉满足: 。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汝窑是钉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么大 , 这是其它瓷窑所少有的 。
棕眼:釉面的气泡在窑中焙烧时爆破后未经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
4、蝉翼纹
蝉翼纹是指在汝瓷釉面上的开片纹细如蝉翼 。
对汝瓷的开片有各种形容,如蟹爪纹,冰裂纹,蝉翼纹,鱼子纹等,但我觉得用蝉翼纹来形容是恰如其分 。而汝瓷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曰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青,有的如长虹悬空,都是一些美丽的形象比喻,有点夸张 。说到底就是釉面中泛起的红斑块显露在青色的釉面上,好像鱼子飘浮在水面上,仅此而已,我甚至觉得,这是汝瓷的缺陷 。不过对汝瓷来说,又多了一个非典型特征 。
值得一提的是:“有铜骨无纹者”为珍品、上品,非判断是否属汝窑之标准 。
七、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 。”
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 。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 。更有钧窑,亦甚可贵 。”由于柴窑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

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是啥,宋代汝窑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5、北宋汝窑的唯一鉴定标准–看老光  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制的天青色汝窑瓷器,天青色釉面清淡含蓄、不温不火、温润如玉、冰裂纹润如水深得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被后人推为“五大名窑”之首 。在古代的烧造技术水平下,由于烧造时间短难度之大,汝窑瓷器在南宋时期已有“近尤难得”之记载,流传至今的产品数量更为有限,从公开发表的情况看,传世完整器不足百件,汝窑瓷器以其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传世稀少而备受世人瞩目 。物以稀为贵,汝窑器堪称一绝,人人都想拥有一件汝窑器的现代,高仿汝窑器层出不穷,下图为高仿汝窑花纹盘,仅供欣赏!
如果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的眼睛,就会少买到不买上图这样的高仿汝窑器,其实目测对比法可以让我们练就这样的法眼 。古汝窑釉面经过时间的积累 , 与周边的物质环境发生了物理化学的作用,并且自身釉面分子间做收缩运动 , 致使古汝窑釉面结合的越来越紧致、细腻和玻璃光感强;形成了古汝窑釉面材质老化老光特征,是符合自然社会思维发展规律的,古汝窑釉面材质老化的共性特征,釉面材质老化的老光是景德镇仿汝窑古瓷特征仿不出的 , 古汝窑釉面材质老化–看老光是目前唯一的鉴定法宝,通过目测对比法就可以鉴别新老,不需要依靠高端复杂的仪器设备来鉴别 。
  一切事物大道至简,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目测对比鉴别汝窑的新老法,看汝窑釉面材质老化共性特征–看老光,把光反射到眼中体现在汝窑老化釉面的点光光圈起来,缩小局部看点光,老光光圈内密密麻麻的不规则的“猪毛孔”,一点点的是坚挺的、聚光的、细腻的、有厚度感的;新仿汝窑器釉面的点点毛孔看起来干的、散的和薄的 。
  北宋汝窑年代之久,釉面材质老化特征明显,釉面横向纵向收缩的越来越紧致细腻,形成了水润如冰的玻璃光感釉面,古汝窑老化的玻璃光感釉面看点光是坚挺的、聚光的、细腻紧致的和有厚度感的;仿汝窑玻璃光釉面看点光是散的、干的、薄的、不细腻紧致,这个是符合现代特征的,新仿汝窑瓷釉面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釉面没有得到收缩运动,它的点光只能看起来松散,不细腻紧致 。通过新老目测对比法很好区分,下面让我们欣赏北宋汝窑新老对比图,欢迎您的随评,谢谢!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