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下内容属于自我调控的是()以下哪个是人格结构中自我调控系统的内容?_____
A: 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
B: 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C: 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体验
D: 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答案: C
自我调控系统(self-regulatory system)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 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或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因此也叫自我意识,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
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 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
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察觉;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而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
文章插图
2、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什么成分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 。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它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 。它包括对自身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 , 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自我观念、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控制等是其重要的内容 。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 。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 。
因此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人的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儿童的自我意识各要素中 , 自我评价能力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
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 , 这种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 。
文章插图
3、什么是自我调控系统?【答案】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 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
【答案解析】
文章插图
4、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哪三个方面?自我控制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心理的调节能力、控制能力 。包括坚持性与自制力 。是幼儿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性、自觉性,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
本部分内容在2016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部分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考察 。在今后的备考中各位考生仍要以案例分析题形式备考 。
自我控制能力是人类重要的心理品质,根据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可预期他们的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后的学业成绩和社会认知能力发展 。
一、延迟满足实验
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做了这样的实验,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 , 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一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一颗软糖,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 。有的孩子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 , 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 。
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 , 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 , 即自控能力 。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颗软糖的孩子 , 在青少年时期 , 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 , 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二、学前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趋势
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自我控制的策略 。
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到父母控制方式的影响 。
三、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影响因素
(一)儿童主体因素
1.生理因素
儿童刚一出生时,大脑皮质抑制机能很不成熟,大脑皮质兴奋过程占据优势,儿童表现出极大的冲动性 。约从4岁起,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儿童开始逐步学习控制自己的活动和情绪 。随着儿童的皮质抑制机能的逐渐完善,儿童的兴奋和抑制逐渐趋于平衡,使得儿童逐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 。
2.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对错判别能力的出现与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及认知经验有关:幼儿及学前儿童用是否受到奖惩作为判别好坏的主要标准;年纪稍大儿童有抽象的对错观念 , 而且开始考虑行为的意图和后果,开始看重人际间的信任,意识到为保护个人和群体的利益有必要维持某种形式的社会秩序 。
(二)外在因素
1.父母控制模式
(1)专制型 。这类父母要求儿童无条件服从,常使用体罚、责备及嘲笑等,使得儿童仍保持外在的道德定向,处于自我调节的依从水平,他们退缩、不友善、猜疑、易怨恨;回避同伴和新环境,男孩及女孩的自控水平都不高 。
(2)放任型 。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多采用情感惩罚而不是体罚或说理 。这种教养方式也不能使儿童形成并维持自己的信念;这些儿童显得不成熟、退缩和不开心,且自尊心低 , 在三种方式中独立性及自我控制水平最低 。
(3)权威型 。权威型的父母主要采用说明、示范和其它的说理方式指导儿童的举止行为 。权威父母的孩子能与人愉快地合作,能抵制诱惑且富于社会责任感,他们较另两类儿童,更富于自我信赖和自我控制,具有内在的行为自律准则 。显然 , 最可能促进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教养模式是权威型的 。
人的自制能力主要表现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1、自我管理:可以视为与自我的关系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 , 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 。2、自我教育:广义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 。又称自我修养 。3、自我控制:是指个体自主调节行为,并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它可以引发或制止特定的行为 , 如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 。包括“自我情绪的控制”、“自我言论的控制”以及“自我行为的控制”,这三者之间也是彼此联系的 。具体到两个领域当中:1、要指导孩子反思:能否控制欲望,让自己均衡饮食,能否让自己按时作息,能否让自己坚持锻炼 。2、在学会学习领域中反思:能否克服学习的惰性 , 能否坚持学习,能否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可以看到,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中,由于人天性当中的惰性,其实“自我控制”就变成了“自我管理”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 。例如,许多人都知道锻炼身体的重要性,然而一旦要坚持的时候,就发现非常困难 。这个里面最核心的心理成分就是“意志力” 。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中 , 最缺失的也是“意志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素养中也必须要重视“意志力”的培养 。扩展资料:在推进“自主发展”素养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3点:1、要注意“循序渐进”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自我管理是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婴儿时期,孩子是以他人管理为主,然后逐渐过渡到协助性自我管理,再到自我管理 。因而,家长和老师们,也一定要把握好这个规律 , 做到循序渐进,而不是一下子就全部放手,但也要注意不要颠倒顺序 。2、转变思维方式 。很多老师对于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维方式,还是注重外在管控 。例如,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网络,所以就从小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严加管控外在环境,就认为孩子健康成长了 。事实上,如果一直用外在管控的思维方式来教育孩子,一旦孩子长大,成年人无法掌控的情况下 , 孩子就有可能因为缺乏自我管理素养而出现种种问题 。3、在课堂上要重视“以生为本” 。课堂上以生为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注意多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生生互动;引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情绪自控、言语自控、行为自控 。
【自我调控包括,如下内容属于自我调控的是】自我控制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对于孩子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积极同伴关系的建立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训练 。
01
情绪自控
包括不随便发脾气、忍让
经受得住批评、承受失败与挫折
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时要宣泄其不满情绪 , 但孩子的宣泄有可能受阻,因为他的情绪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 。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情绪的发泄可能较为频繁,父母难以忍受,于是造成感情冲突 , 结果可能是父母情绪占了上风,而孩子情绪没有发泄出来,抑郁纠结,逐渐积累,等待下次更猛烈的爆发 。
这样下去是危险的 , 孩子情绪不仅得不到宣泄,反而越积越多,情绪发展有可能走向消极方面 。
因此,发展孩子的情绪智力,应特别重视家庭情感氛围的作用和影响 , 要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建立起理解、宽容、和谐的家庭氛围,有目的地帮助孩子实现其情绪的宣泄 。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 。面对孩子的过激情绪,父母可讲究一些策略,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等 。
譬如告诉他们,当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 , 就在心里暗暗说“不能打人"或“不能摔东西",或者在不愉快时想想愉快的事情 。
02
言语自控
不骂人、不讲脏话、不插话
有的孩子很容易和别人起冲突,起了冲突之后就控制不住自己要骂人,说脏话;有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会不断地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插话,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大声地抢话 。
一般,孩子的脏话没有恶意,但是父母不可听之任之 。专家认为:如果孩子长期不受约束 , 会在性格发展上出现缺陷 。
对于这样的事情,父母不必过分苛责孩子,通常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脏话 , 只是一种模仿行为而已 。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该由此反省一下,以后一定要格外留意 , 为孩子提供健康的语言环境 。
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不要粗暴地指责孩子,而应帮助他找到正确的说法 。如果孩子以后还再使用这句话 , 那么您就应该严肃地告诉他:“这样说很不好,大家都会不喜欢你的 。
03
行为自控
包括规则意识、坚持性、无侵犯行为
与成人相比,孩子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冲动性强 , 儿童在行动前常常不加思索,很少考虑行为的结果,而不像成人那样,会在具体行动前先仔细考虑该行为的利与弊,从而相应地采取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 。
针对孩子行为的这一特点,家长要教育孩子学着在做事之前先想一想,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或他人的经验,想一想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 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人会产生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并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 。
自我控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设定自我控制的标准 , 二是对行为进行监控,三是改变行为的能力 。
一、设定自我控制的标准
自我控制的标准是指人们期望行为达到的目标,比如晚上12点前上床睡觉、经常健身、节约开支 。目标不明确是导致自我控制失败的原因之一,比如要经常健身和节约开支就属于比较模糊的目标 , 而晚上12点前上床睡觉则会相对清晰 。
如果想成功地自我控制,可以将目标设置得具体一些 。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每日设置目标的计划让人们明确知道自己每天应该干什么 , 但制订这种计划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过于细致的目标缺乏灵活性和弹性 。如果某天的目标没有达成,自己可能就会很受打击 。而在月计划实施过程中,人们可以随时进行适当调整,即使某日或几日稍微拖延,计划仍然可以达成 。
成功的自我控制需要在明确目标的同时,给自己留下一些余地 。
二、对行为进行监控
设定合适的目标只是成功的自我控制的开始,人们还需要随时监控自己的行为是否与标准符合,一旦当前行为偏离标准,就要及时纠正它 。
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回顾自己的目标,检视自己的行为 。否则很容易在习惯中一点一点偏离目标 。
三、改变行为的能力
心理学界对自我控制失败的原因非常感兴趣,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和他的团队提出了“自我控制有限资源理论”来解释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自我控制失败 。
这个理论认为:
第一,所有的自我控制行为都依赖同一种内部资源或能量 。比如,你抵制购物的诱惑和完成工作、保守秘密时使用的都是同一种自我控制资源 。
第二,自我控制资源或能量是有限的 。当在某一个领域使用了自我控制资源 , 那么在另一个领域可使用的资源就可能出现枯竭,从而产生自我控制失败,也叫自我耗损 。
第三,自我控制资源可以恢复,并且类似肌肉锻炼,规律的训练可以使得自我控制资源得到增加 。
无论是抵制诱惑,还是控制情绪、思维,还是做太多的选择,都会导致被试者在随后的自我控制任务上失败 。
人的自制能力主要表现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
自我管理:可以视为与自我的关系管理 , 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 。
自我教育:广义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 。又称自我修养 。
查看更多
文章插图
5、可以从哪些方面指导幼儿自我调控发展?①学习识别情绪;②发展亲社会行为;③学习自我控制;④发展语言M言语表达;⑤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⑥培养独立性;⑦学习计划和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