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彝族年的来历是什么?来源:很久以前 , 有个叫俄布科散的彝族小伙子,很尊重孝敬母亲,但他的母亲不知什么原因,终年愁眉苦脸 , 闷闷不乐 。为了让母亲快乐起来,他绞尽脑汁,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但都无济于事 。
一年秋收后,俄布科散宰鸡杀羊,敬奉祖灵,邀请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们串门聚会,大伙儿在锅庄旁开怀谈笑,终于使心情抑郁的母亲露出了笑脸,俄布科散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每年秋收结束后,他都会举办同样的活动 。
习俗:
家家户户都起来送祖灵,彝语称为“阿普格只”,意为回来过年的祖宗灵魂,又要回到阴间去了 。因此重新准备新鲜的菜饭让祖灵吃饱喝足后,快快乐乐地返回 。敬完祖灵片刻后撤席,收拾好放在祖灵神位下的肉食 。
从第四天起,已出嫁的姑娘们 , 穿上簇新的民族盛装 , 背着酒、肉、熟鸡蛋、香 肠、炒面等礼品 , 同丈夫、子女一起专程回娘家看望父母,走亲访友,直到此后五六天,彝家的年节才算过完 。
文章插图
2、彝族年放假通知 彝族年起源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是喜气洋洋的,因此整体氛围都很不错 。不过有些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春节不在同一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日期 , 也有休假安排,由于只面向一定的群体,因此不算法定节假日,下面就来简单说说这方面的知识 。
彝族年放假通知
按照官方的通知显示,今年彝族年放假安排如下:11月20日至26日放假调休,共7天 。其中11月17日(星期六)、11月18日(星期日)上班 。但是由于各地文化不同,具体休假日期不一样,大家还需留意当地的最新公告,确保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 。
【彝族年的来历和起源是什么,彝族年的来历是什么?】有什么起源
或许很多人都注意到 , 彝族的新年不在传统历法的年底,因为计算方法是来源于太阳历 。在他们的时空观念中,一般把最北的端点为起始点,太阳冬天日落点南移到最南端后 , 不再南移,在此停留几天后又往北移 。此端点称之为布古,意为太阳转回点 。然后到夏季时太阳落点又移到最北的端点,就不再北移而回归南移,此端点称之为布久,意为太阳回归点 。此后日渐南移,到最南的端点 。从最北的端点到最南的端点一个往返周期就是一年 。这样的纪年法比较方便记忆,因为没有大小月之分 , 即一年有十个月,一个月三十六天左右 。
有哪些饮食习惯
文章插图
3、彝族什么时候过年彝族年,彝语称为“库什”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亲友团聚相互走访的节日 。各地区过彝族年没有固定、统一的时间,多数在秋末初冬的十一月中旬左右举行 。具体的过年时间需由当地通晓天文历法、德高望重的长者来决定 。最早不得提前于新历的十月前 , 最迟不超过次年新历的元月底,总之,在汉族的春节以前必须过彝族年 。彝族年来历的传说彝族年的起源没有史料记载 , 只有各种神奇的传说 。在诸多的民间传说中,传说最广的是:在远古的时候,有个叫俄布科散的人 , 他很尊重、孝敬老人,但他的母亲不知什么原因 , 终年闷闷不乐,很难看到笑脸,也很难听见好的言语 。俄布科散为了解除母亲的不乐 , 集中寨子里的青壮年男女们唱歌、逗趣、摔跤、赛马、打猎、捕鱼、射击、披鸡毛、装衣跳舞、爬杆、打磨儿秋……想用各种娱乐活动来使母亲的心情愉快起来 。但是,这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俄布科散的母亲仍然愁眉苦脸,难见欢颜 。俄布科散朝思暮想,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过年 。秋收完毕后 , 俄布科散宰鸡、杀羊、杀猪,开始过年,用烟、酒、肉食敬奉祖灵,村寨里的男子们串门、唱欢歌辞,亲友间相互拜年 , 家人们团聚于锅庄旁,尽情吃喝 , 开怀谈笑,终于使心情抑郁的母亲露出了笑脸 。见到母亲的笑容,俄布科散高兴万分 。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此后每年秋收完毕后,就举行一次过年活动,表达辞旧迎新的欢乐 , 儿孙们对祖宗的尊重和孝敬,彝族年就这样流传和发展至今 。准备年货彝族过年需要准备多种年货,如猪、绵羊、鸡、烟、酒、面粉(荞麦粉、燕麦粉等)、柴禾、篾席、蕨草、白草等等 。彝族过年以宰杀肥猪为荣,每年过年后便要开始准备第二年的过年猪 。过年猪越大、越肥 , 越感到荣耀 , 某家过年时不杀猪,这家便算没有过年 。因此,彝族过年以杀猪为头等大事,家境贫穷或由于其它原因未杀过年猪的人家用绵羊过年,绵羊也没有的人家用母鸡过年 。过年以大肥猪、阉绵羊、阉鸡为佳,不分颜色,一般不用牛、山羊、公鸡过年 。如有宰杀山羊的,都要提前到过年前或推迟到过年后;过年的三天中不能宰杀山羊,更不能用山羊肉来敬奉祖灵 , 只能用鸡、猪、绵羊肉来敬奉祖灵 。宰杀绵羊的人家较少,猪、鸡是过年的必须品,过年前就必须准备好 。其次,要准备好面粉、烟、酒、柴禾、蕨草、白草、篾席、菜板等食品和其它用具 。过年的前一天,布拖彝族称为“阿普洛测基”,这天要清扫房屋 , 打扫院坝,洗净餐具,家家户户都要推豆花吃 。到下午牛羊归圈时,在院坝内 , 把平时准备好的柴禾背来,按一定的规则堆放好,柴堆上放第二天用来烧猪的蕨草,准备好放置灵位的白草、照明用的竹枝、砍肉用的菜板、蔑席等等 。吃完晚饭,天色黄昏时,家家户户都给“磨子喂饭” , 磨子喂饭是用包谷或荞子、燕麦等,用一种粮食把磨眼塞满 。过年期间不准推磨 , 过年前就要准备足够的面粉,过年完毕后,择选吉日打开磨眼,彝语称之为“曲洛克破” 。有些地方这天晚上时兴敬树 。敬树的作法是:两个人带上肉食和刀,选一棵果树,一人爬上树 , 一人站在树下,树下的人问:“树子你今年结不结果?”树上的人回答说:“不结果,不结果 。”树下的人就说:“你不结我就砍掉你 。”于是举刀往树身上乱砍几刀 。树上的人说:“我结果,结果 。”此时,树下的人停下刀说:“结果就不砍你,只要你结果,我给你过年 。”把带去的肉食往果树上擦,表示给果树过年,喂肉食 。过年过年一般是过三天 。过年的第一天,彝语称为“库什阿莫” 。这天,天还未亮,各家各户就起来 , 男的在家清扫祖宗灵位,洗刷敬奉祖灵的餐具,磨刀 。妇女们争相汲水,认为过年这一天清晨的第一瓢清水是最圣洁的水,哪家女人汲到第一瓢清水,哪家这一年就无灾无难,幸福安康,因此这天女人起得特别早,争先恐后地去汲水 。以上的事情做完后 , 女人做荞饼,男人宰杀过年鸡 , 用来做荞饼的荞粉和过年鸡,不得随意制作和宰杀,要把一块烧得通红的石头夹到锅庄的上方,用过年酒倒在烧红的石块上(这块烧成通红的石头,彝语称为“尔察”) “哧哧”地冒出青烟时,把养粉和鸡在石块上转一圈,再洗净鸡脚、鸡嘴,以示去除污秽 。然后,女人开始做荞饼,男的杀鸡 。鸡宰杀好后 , 把鸡翅、鸡肝、尾骨烧熟,用来敬奉祖宗灵魂 。敬祖灵时,用竹杆点火照明,主人念诵祈祷辞,大意是:
请求祖宗灵魂保佑子孙平安 , 清静……, 赐我全家无灾无难、幸福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等 。下面列举一段祭祀祖灵的祈祷辞:
到家来过年的祖灵,你子孙后代 , 多么孝敬你们 。
自从去年过年后,为了迎接你们今年来过年 , 到处奔波劳累,喂肥今年过年猪,养肥今年过年羊 , 养肥今年过年鸡,尽心酿造过年酒,磨好过年面,找好过年柴 。
今天过年了,请求祖灵庇护,在今后的日子里,保佑子孙后代 , 儿孙满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 无灾无病,幸福安康 。
脾占、舌占、心占、胆占,均望吉利,财源如流 。
走上山坡,遇见飞不动的野鸡;走向深林,遇见现成猎物;走向深谷 , 遇到失物;走到汉区,生意兴?。?br />……
念毕祈祷辞后,开始做饭 。把莽饼和鸡肉煮熟后,用木碗装好鸡头和两块腿肉、三个荞饼再敬祖灵,敬法和念诵的祈祷辞与前面完全一样 。敬毕祖灵后,全家人开始吃饭 。吃过早饭,开始杀猪 。解放前等级森严,必须先杀土司家的,次杀黑彝家的,再次杀白彝家的,依次杀到等级最低家的 。杀猪时,全村的男人都自觉集中在一起 , 无论猪大猪小都一起来逮杀,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七手八脚地把猪逮住后,用一根无疙瘩的新绳子把猪嘴捆好,由主妇用火钳将一块在火塘里烧得通红的石头夹起放进盛了清水的瓢里,“哧哧”地冒出白烟后,从猪头下绕过,表示去除污秽,布拖彝族是用木棒将猪打倒后才动刀杀猪放血 。猪杀死后,男主人便拿出烟和酒招待前来帮忙的人 , 女人和小孩就开始用蕨草烧烤褪毛 。男人们吃完烟酒后继续到其他人家帮忙逮杀过年猪,一直到全村的过年猪杀完为止 。彝族的过年猪褪毛一般只烧不烫,但现在有些人家也有烫毛的 。
把猪烧刮干净后,开膛剖肚 , 取出猪脾、猪胆、猪心、尿泡,用以占卜问卦,预测来年的凶吉祸福,占卜方法是:看胆是否饱满,以饱满为吉;脾是否平展,有无缺凹,以平展无缺凹、颜色正常为吉;尿泡充盈为吉,预示第二年将获丰收;猪心子看软硬 , 若猪心子质硬预示来年天干旱,软则预示来年水灾 。然后用脾、心、腰子和一些肉煮好敬奉祖灵 , 敬法与早晨的敬法完全一样,念诵的祈祷辞也一样 。有些地方还要敬奉外祖灵,说是自己的老祖宗,死后还没有超脱,到不了上方的祖灵位 , 他们坐在外面,因此有的分内外两方来敬祖灵 。敬完祖灵后,用祭品去喂狗,将肉和养饼一起抛到狗面前,狗先吃肉为吉,认为狗都不喜欢吃饭,第二年一定丰收 , 然后人才吃饭 。除当天食用的肉外,其余肉全部堆放在锅庄上方祖灵神位下,留祭过年三天 。第二、三天每天早晚都要敬奉祖灵,女人在家里做冻肉、装香肠,男的外出串门,唱过年欢歌 。欢歌歌词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唱如何热情迎接祖宗灵魂来到人间欢聚,第二部分唱主人家如何艰辛养育猪、鸡;第三部分唱过年欢歌歌词的来源;第四部分请求祖灵保佑清静平安、人财两旺 。他们唱到哪家 , 哪家便热情款待,极尽欢乐之情 。第四天的清晨公鸡叫头遍时,家家户户都起来送祖灵,彝语称为“阿普格只”,意为回来过年的祖宗灵魂 , 又要回到阴间去了 。因此,重新准备新鲜的菜饭让祖灵吃饱喝足后 , 快快乐乐地返回 。敬完祖灵片刻后撤席,收拾好放在祖灵神位下的肉食 , 表示过年结束 。拜年拜年是过年中的重大礼仪活动,它表示下级对上级的尊敬、晚辈对长辈的孝敬和亲友间的情谊 , 是过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拜年一般在过年的三天后开始,解放前必须先给主子家拜年 。给主子拜年需献一壶酒和半边猪头, 不给主子拜年将会蒙受不尊敬主子的罪名并受到罚款,还要向主子赔礼 。然后给父母、岳父岳母及叔叔、舅舅、哥嫂、亲友、干爹干妈拜年 。给父母和岳父岳母拜年送猪前胛肉,越大越好 , 并配有面粉和酒 。一般朋友可以只拿肉去拜年 。拜年后主人应回赠一定的礼金或实物给前来拜年的人,多寡取决于主人家的经济能力 。彝族有句谚语:“一陀肉值钱就算过年肉,一碗酒值钱就算过年酒” 。意思是不得白吃白喝拜年的酒肉 。
文章插图
4、颇有彝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彝族年彝族年是彝族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从古至今,彝族对于过年都非常的重视,也非常的热闹 。关于彝族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如今已经无法查考 。彝族过年其实也有很多形式 。那么 , 大家对于彝族年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 民族文化 的角度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彝族年的简介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 , “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 。“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 。彝族年为3天 。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 , 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 , 第三天叫“阿普机” 。
各地区过彝族年没有固定、统一的时间,多数在秋末初冬的十一月中旬左右举行 。具体的过年时间需由当地通晓天文历法、德高望重的长者来决定 。最早不得提前于新历的十月前,最迟不超过次年新历的元月底 , 总之,在汉族的春节以前必须过彝族年 。
彝族年的由来
彝族年的起源没有史料记载,只有各种神奇的传说 。在诸多的民间传说中,传说最广的是:在远古的时候,有个叫俄布科散的人,他很尊重、孝敬老人,但他的母亲不知什么原因,终年闷闷不乐,很难看到笑脸 , 也很难听见好的言语 。俄布科散为了解除母亲的不乐,集中寨子里的青壮年男女们唱歌、逗趣、摔跤、赛马、打猎、捕鱼、射击、披鸡毛、装衣跳舞、爬杆、打磨儿秋……想用各种娱乐活动来使母亲的心情愉快起来 。但是,这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 , 俄布科散的母亲仍然愁眉苦脸,难见欢颜 。俄布科散朝思暮想,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过年 。秋收完毕后,俄布科散宰鸡、杀羊、杀猪,开始过年,用烟、酒、肉食敬奉祖灵,村寨里的男子们串门、唱欢歌辞 , 亲友间相互拜年,家人们团聚于锅庄旁,尽情吃喝,开怀谈笑,终于使心情抑郁的母亲露出了笑脸 。见到母亲的笑容 , 俄布科散高兴万分 。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此后每年秋收完毕后,就举行一次过年活动,表达辞旧迎新的欢乐,儿孙们对祖宗的尊重和孝敬 , 彝族年就这样流传和发展至今 。
彝族年的内容
彝族年一般为三天 , 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
觉罗基:全家团聚 , 或杀猪、杀鸡,庆贺当年人丁兴旺,来年吉祥安康等事宜 。
库斯:主要内容是祭祖,早晨鸡叫以后,全村就要宰杀年猪,年猪要从同村同寨年长或德高望重的人家开始 , 依次序宰杀 。用年猪的胆、胰、尿包占卦主人家的吉凶,以猪胆饱满、色泽好,胰平展,无缺陷,尿包丰满为吉祥,预示来年人畜兴旺,家人安康,粮食丰收 。同时分“舍富”、“舍民”两餐进餐 。“舍富”主要是祭奠祖先 , 取猪肾、肝、舌、胰与荞粑一同煮熟,敬奉先祖 。“舍民”是全家人集体餐 。吃完“舍民”后,男子们要将猪肉切成条块,妇女们则要灌制好香肠,并当天要将鲜肉和香肠挂在火塘上烤烤,同时以展示主人家的年猪肥 , 人吉祥 , 并且显示出主人的富裕 。
朵博:早晨鸡叫主人就要起床做心肺三鲜汤 , 既将心肺捣烂,放在锅里将油熬出来后,放入水加豆芽、干(鲜)笋等,做成三鲜汤 。早晨起床全家人就要享受这顿三鲜汤的美味 。上午由妇女们组织全村孩子祭果树,既“社日”仪式 。社日结束后是拜年,彝族年的拜年场面壮观热闹,一般数十人一组,从整个寨子挨家挨户拜年 , 拜年时主人家端上泡水酒 , 让大家喝,同时,拜年队伍还要为主人唱贺新年歌,年轻人跳舞、摔跤、跳锅庄等 。大家不分彼此,不分亲疏,一起快乐到通宵达旦 。
阿普机:意为送走祖灵,由妇女们拜年,男子们在家接待拜年队伍 。
3天的年过完以后 , 彝族人就要背上大块的猪肉膀子(一般分成三、五、七块),酒、糖、千层饼、炒面、鸡蛋等到岳父岳母家拜年 , 整个10月份彝族人都沉浸在年节的快乐之中 。彝族年是彝族人的传统节日,是特色的彝族文化 , 它在2010年列入民俗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
文章插图
5、彝族的来历和起源是什么彝族的来源众说纷?。?主要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和云南土著说等,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北来说 。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彝族先民与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
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大约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两个区域 。在这些地区居住着称为“邛都”、“昆明”、“劳浸”“靡莫”和“滇”等从事农业或游牧的部落 。根据彝族的历史传说,其祖先在远古时代居住在“邛之卤”,后来才南下到“诺以”、“曲以”两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
大约在公元3世纪以后,彝族的先民已经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 。由于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后,曾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后裔就有许多成为了今天的彝族 。贵州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中就有许多关于“濮变彝”的记载 。同时,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区,又分布着彝语支的其他许多部落 。因此,彝族在历史上的名称十分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