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和麻黄碱的区别 麻黄

麻黄和麻黄碱的区别 麻黄


麻黄别名:龙沙、狗骨、卑相 。
性味:性温,味辛、微苦 。
归经:肺经、膀胱经 。
入药部位: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 。
麻黄的用法用量用法:2~10g 。
炮制:①麻黄:取原材料,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抖净灰屑,切段;或洗净后稍润,切段,干燥 。
②蜜麻黄: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段中拌匀 , 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黏手时 , 取出晾凉 。每100kg麻黄段 , 用20kg炼蜜 。
③麻黄绒:取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 。
④蜜麻黄绒: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绒中拌匀 , 闷润 ,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黏手时 , 取出晾凉 。每100kg麻黄绒,用20kg炼蜜 。
麻黄的功效作用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
麻黄的禁忌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 。麻黄发寒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和阴虚盗汗,喘咳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麻黄 。而且,麻黄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者慎用麻黄 。
麻黄的相关论述①《汤液本草》:夫麻黄治卫实上药,桂枝治卫虚之药 。桂枝、麻黄,虽为太阳证药,其实荣卫药也 。肺主卫(为气),心主荣(为血),敌麻黄为手太阴之剂,桂枝为手少阴之剂 。故伤寒伤风而嗽者,用麻黄桂枝 , 即汤液之源也 。
②本草经疏》:麻黄 , 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 。专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 , 去邪气者,盖以风寒湿之外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则腠理闭拒,荣卫气血不能行,故谓之实,此药轻清,故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也;咳逆上气者,风寒郁于手太阴也;寒热者,邪在表也;五脏邪气缓急者,五缓六急也;风胁痛者,风邪客于胁下也 , 斯皆卫实之病也 。卫中风寒之邪既散,则上来诸证自除矣 。其日消赤黑斑毒者,若在春夏 , 非所宜也 。破坚积聚,亦非发表所能 。洁古云:去荣中寒邪,泄卫中风热,乃确论也 。多服令人虚,走散真元之气故也 。

③《本草通玄》:麻黄轻可去实 , 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 。虽发热恶寒,苟不头疼、身痛、拘急、脉不浮紧者,不可用也 。虽可汗之症,亦当察病之重轻,人之虚实,不得多服 。盖汗乃心之液 , 若不可汗而误汗 , 虽可汗而过汗 , 则心血为之动摇,或亡阳,或血溢而成坏症,可不兢兢致谨哉 。
④《药品化义》:麻黄 , 为发表散邪之药也 。但元气虚及劳力感寒或表虚者,断不可用 。若误用之,自汗不止 , 筋惕肉瞩,为亡阳症 。至若春分前后 , 元府易开 , 如患足太阳经症,波时寒变为温?。?量力减用 , 人六神通解散,通解表里之邪,则荣卫和畅 。若夏至前后,阳气浮于外,肤膜开泄,人皆气虚,如患足太阳经症 , 寒又变热症,不可太发汗,使其元气先泄 , 故少用四、五分人双解散,微解肌表,大清其里 。此二者乃刘河间《元机》之法,卓越千古 。若四时感暴风寒,闭塞肺气,咳嗽声哑,或鼻塞胸满,或喘急痰多,用人三拗汤以发散肺邪,奏功甚捷 。剖疹子,当解散热邪,以此同杏仁发表情肺 , 大有功效 。

⑤《本草正义》: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 , 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 , 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 。观于《本草》主中风伤寒 , 去邪热气,除寒热之说,及后人并治风热斑疹,热痹不仁,温疟岚瘴 , 其旨可见 。且仲景麻黄汤之专主太阳病寒伤营者,以麻黄与桂枝井行,乃为散寒之用,若不与桂枝同行,即不专主散寒发汗矣 。抑麻黄之泄肺,亦不独疏散外来之邪也,苟为肺气郁窒,治节无权,即当惜其轻扬,以开痹着,如仲景甘草麻黄汤之治里水黄肿,《千金》麻黄醇酒汤之治表热黄疽,后人以麻黄治水肿气喘,小便不利诸法,虽曰皆取解表 , 然以开在内之闭塞,非以逐在外之感邪也 。又凡寒邪郁肺,而鼻塞音哑;热邪窒肺,而为浊涕鼻渊;水饮渍肺,而为面浮喘促;火气的肺,而为气热息粗,以及燥火内烙,新凉外束,干咳嗑燥等证,无不恃以为疏达肺金,保全清肃之要务,较之杏、贝苦降,桑皮、杷叶等之遏抑闭塞者,功罪大是不侔 。麻黄性质最轻,气味又淡 , 《本草》虽曰苦温,亦因其功用而悬拟之,不过言其温和升发之义耳 。乃流俗畏之,几以为大温大热之药,则李濒湖《纲目》性热一言误之也 。而缪氏《经疏》更为过甚之词,竞有味大辛、气大热之说 。不知麻黄发汗,必热服温覆,乃始得汗,不加温覆,并不作汗,此则治验以来,凿凿可据者 。且亦惟寒邪在表 , 乃宜少少取汗,以解表邪之寒热 。若用以泄肺开暗,亦且无取平得汗,而奏效甚捷,何况轻扬之性,一过无余,亦必不能大汗频仍,留恋药力,酿力巨患 。
⑥《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 。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 。
⑦《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 , 风胁痛,字乳余疾 。上好唾 , 通腠理,解肌 , 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 。
⑧《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
⑨《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 。
【麻黄和麻黄碱的区别 麻黄】⑩《纲目》:散赤口肿痛 , 水肿,风肿 , 产后血滞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