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别名:小香薷、野苏麻、香薷草、香戎、香茸、香葇 。
性味:味辛;性微温 。
归经:入肺、胃经 。
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江香薷或华荠苎的带根全草或地上部分 。
香薷的用法用量用法:煎服,3~9g 。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喷润后,除去残根 , 切段,晒干即得 。
香薷的功效作用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
主治:风寒感冒 , 水肿腹痛吐?。荷戕福ㄇ校┮簧∷庖簧ㄋ椋衿恿剑ㄖ耍?生姜十两 。上四味切 ,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须温 。(《救急方》香薷汤)
④治暴水风水气 , 水肿,或疮中水,通身皆肿:干香薷一斤,白术七两 。上二味捣术下筛;浓煮香薷取汁,和术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极良 。夏取花、叶合用亦佳 。忌青鱼、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僧深集方》香薷术丸)
⑤治舌上忽出血如钻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 。(《肘后方》)
⑥伤暑(暑天卧湿当风 , 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 , 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 。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 。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 。连进二服,很有效 。此方名香薷饮 。方中的扁豆,可用黄连(姜汁炒)代替 。
⑦水肿: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 。此方名香薷煎 。又方:香薷叶一斤,水一斗,熬烂,去渣 , 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 , 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米汤送下 。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
【香薷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治疗口臭】⑧心烦胁痛 。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
⑨鼻血不止 。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
香薷的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补遗》: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 。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 。又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 。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 。《本草》言治霍乱不可缺也 。
2.《本草纲目》:世医治暑?。?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 , 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 , 烦躁口渴,或吐或泻 , 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可也 。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而又济之以热矣 。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 , 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 , 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 。且其性温,不可热饮 , 反致吐逆,饮者惟宜冷服,则无拒格之患 。其治水之功 , 果有奇效 。[1]
3.《本草经疏》:香薷,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 , 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 , 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 。
4.《本草汇言》:香薷,和脾治水之药 。伤暑用之,即消蓄水;霍乱用之,即定烦躁;水肿用之,即行小便 。其辛温利水,有彻上彻下之效;甘温和脾 , 有拔浊回清之功;所以肺得之则清气化行而蕴热自下;脾得之则浊气不干而水道流行也 。
5.《本经逢源》:香薷,先升后降 , 故热服能发散暑邪,冷饮则解热利小便,治水甚捷 。
6.《幼科要略》:考《本草》香薷辛温发散,能泄宿水,夏热气闭无汗,渴饮停水 , 香薷必佐杏仁,以杏仁苦降泄气 。又曰,香薷辛温气升,热服易吐 , 佐苦降如杏仁、黄连、黄芩则不吐 。
7.《本草正义》:香薷气味清冽,质又轻扬,上之能开泄腠理 , 宣肺气,达皮毛 , 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利小便 , 以导在里之水 。《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者,是夏月形寒饮冷伤其中阳 , 以致大气缭乱,上吐下泄 , 腹痛如绞 。香薷能通阳气,所以可治,然此特寒霍乱之轻者耳 , 如果肢厥脉伏,目陷面青,唇舌淡白如纸,则是真寒直中之阴症,非大剂姜、附、连、萸 , 不能挽救于什一者,亦非香薷轻清所能胜任 。散水肿者,水溢于肤表 , 本宜发表以开鬼门,且肺气开泄,清肃之令顺其下降之常而小溲自畅,水肿自消 。香薷达表通阳,又能利水,故治肿甚捷,此与麻黄解表亦能消肿之理无二 。《别录》用一散字 , 则所以退肿之由,重在散表,不重在利导,其旨更显 。昔人每谓此物为治暑要药者 , 亦指暑月受凉,外寒闭其内热,有发热恶寒头痛等证 , 则香薷通阳解表,是其专职 , 而又能导水利湿 , 更与暑月湿热郁蒸,膀胱不利者相合 , 非谓暑天百?。?香薷一物能通治之也 。
8.《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
9.《日华子本草》:下气 , 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
10.《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 , 温胃,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