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什么习俗,清明节节的习俗是什么?

1、清明节节的习俗是什么?清明节在公历04-06日,拜清(清明祭祖)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至后10天,有些地方的拜清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 。
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 。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 。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
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

扩展资料:
由于寒食节的冷食习俗移植到清明节,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 , 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 , 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 。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 。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 。关于民间寒食习俗的记载,几乎是突然地出现在东汉的文献中 , 主要集中在山西地区 。即使在寒食习俗颇为盛行的唐宋时代,其传播范围也不出北方 。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清明节节的习俗是什么?

文章插图
2、清明节有什么习俗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你还了解哪些习俗呢,下面懂视小编为大家解答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代节日习俗之清明节
来源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 , 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 , 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 , 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 , 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 , 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 , 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 , 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 , 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 。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 , 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 , 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 。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历史沿革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其实 , 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 , 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 , 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 , 要禁止生火 。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 。上古时候 , 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 。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 。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 。据《汉书》记载 , 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 。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 , 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 , 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
宋元时期 , 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1、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 , 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唐朝之后 , 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
2、踏青
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 , 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
3、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 。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
4、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 。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 , 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
5、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 , 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
6、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 。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 。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
清明节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现今叫拔河)、放风筝、斗鸡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 。对于放风筝来说,4月这个时节放风筝最佳 。
7、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 , 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 。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 。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 , 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 。
8、植树
清明节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 , 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 ,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
9、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 , 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
10、蹴鞠
蹴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现在已经绝迹了 。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清明节节的习俗是什么?

文章插图
3、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祭祖扫墓、踏青春游、插柳戴柳、放风筝、荡秋千 。
1、祭祖扫墓  
俗话说:“三月清明雨纷纷 , 家家户户上祖坟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 。孝敬老人、敬重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清明节祭祖扫墓是中国人慎终追远、尽孝行孝的具体表现 。  
中国人十分注重血缘亲情 。清明祭祖扫墓,有利于强化家庭、宗族的血缘关系 , 维护团结,增强家庭、宗族内部的血缘凝聚力,从而达到敦亲睦族的目的 。  
2、踏青春游  
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好日子 。因此,在清明节期间 ,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郊外,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在中国古代 , 把春游叫做“踏青”,所以清明节又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踏青节” 。
清明踏青传承至今,已成为一项非常普遍的习俗活动 。每到清明前后 , 正是全国各地春游的高峰期,人们纷纷外出,参观名胜古迹,观赏青山秀水 。在很多地方,踏青和扫墓是并行不悖的,扫墓过后踏青享乐是许多人的选择 。
3、插柳戴柳  
插柳戴柳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所以清明节也叫“插柳节” 。关于清明插柳戴柳习俗的来源,人们有着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插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教百姓种植百谷的“神农氏” 。有人认为,传说介子推死于柳树之下,清明插柳是为介子推招魂 。
有人认为,当年黄巢起义 , 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所以民间有“清明不戴柳 , 死在黄巢手”的说法,清明插柳可能由此而来 。还有人认为,古人相信鬼怪害怕柳木 , “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又是鬼节之一 , 值此柳条返青发芽之际,人们插柳戴柳 , 能够消灾避邪 。  
4、放风筝  
清明前后,春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 。在中国古代 , 风筝又叫“纸鸢”、“风鸢”,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 。
在古代,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带走晦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 , 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 , 让纸鸢随风飘走 , 象征着自己的疾病、晦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
5、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 , 后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清明节的习俗
1.祭祖扫墓2.踏青春游3.插柳戴柳4.放风筝5.荡秋千
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祭祖扫墓、踏青春游、插柳戴柳、放风筝、荡秋千 。
有祭祖扫墓踏有祭祖扫墓踏青春游 插柳戴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荡秋千、插柳、戴柳、放风筝、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清明节节的习俗是什么?

文章插图
4、清明节都有哪些风俗清明节的风俗有:踏青、插柳、拔河、放风筝、荡秋千等 。
1、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 , 这种踏青也叫春游 。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
2、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 , 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
3、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 。它发明于春秋后期 , 开始盛行于军中 , 后来流传于民间 。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
4、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 , 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
5、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 。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清明节节的习俗是什么?

文章插图
5、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风俗有扫墓、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 。到了今天,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 , 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
春回大地 , 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 。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 , 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 , 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清明节节的习俗是什么?】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 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 , 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 , 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据考古研究,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万年前的墓葬,表明万年前的先民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