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节的别称清明节的别称有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春祭节日 。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 。
清明节的别称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
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 , 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 , 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
“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
行清节 , 踏青节,寒食节
文章插图
2、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 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有很多别称,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清明节的别称,并为大家一一讲解,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浏览!
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1
1、清明节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
2、柳节
晋·周处《风土记》有记载,云清明节为柳节 。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而有插柳风俗,衍生柳节之名目 。介子推是随晋公子重耳避国乱流亡的诸臣之一 , 重耳多年后归国践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封赏从亡诸臣,“介子推不言禄 , 禄亦弗及”,奉母避居绵山,重耳去请他出山 , 他不愿为官,重耳命人焚山逼促 , 他抱住柳树不出,与其母都被烧死;后世人指此日为清明日,其实春秋时代还不知有此节气 。清明插柳枝以作纪念,当是很久以后形成的节俗 。清明时节 , 柳树新绿,传出春信 , 清明日就又称柳节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则云:“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 。”
禁烟指禁炊烟 , 不生火只吃此前煮就的冷食品,相传亦是纪念介子推而立礼俗 。其说非,因为寒食礼俗在介子推之前就有,隋·杜公瞻为《荆楚岁时记》所加按语引《周书,不能说“清明即寒食” 。
3、三月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这里所用“清明”不是名词,而是与“洁齐”同为形容词,“洁齐”谓万物因温湿润泽而生长,“清明”指气候清净而明媚 。清明节在夏历三月间(日期有参差 , 而在公历则每每在4月4日或5日),故又名三月节 。
4、秋千节
见于明·刘若愚《明宫史》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按《析津志》云:辽俗最重清明 , 上自内苑,下至士庶,俱立秋千架,日以嬉戏为乐 。”《红楼梦》叙及饮酒行令,有“女儿乐 , 秋千架上衣衫薄”之句 。清明时换上春装,开始荡秋千,故有秋千节的`名称 。
5、踏青节
岭南春早 , 踏青节定得亦早,以夏历二月初二日为踏青节,但大部分地区 , 从中原、江南到华北都以清明为踏青节 。这些地方,春信日期有先后,华北一带要在公历4月中旬或下旬开春 , 但踏青节却也定在清明 。
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
【清明节的别称,清明节的别称】6、寒食节
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 。它的日期 , 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 。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因为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 。所以也称秋千节,拔河节等 。
7、扫坟节
鬼节、冥节 , 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
清明的别称,来自气象、物候、民俗 , 可谓雅俗相共了 。
民间另有别称,踏青节、鬼节、冥节、死人节、聪明节、死节、扫墓节 。
8、上巳节
也称女儿节,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亦称为“三巳” 。三国魏以后,把节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直沿袭至今 。
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2
1、寒食节
又称热食节,禁烟节 , 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 , 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
2、踏青节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 , 天下太平 。此清明节的来历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 , 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 。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
3、鬼节
清明节流行扫墓 , 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清明时期 , 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 。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
;
文章插图
3、清明节的别称是什么?清明节的别称:踏青节、祭祖节、行清节、三月节 , 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 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
节日相关:
扫墓祭祖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传统习俗,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清明习俗的中心 。中国人自古看重孝道 , 故而非常重视丧葬习俗 。
东周战国时代的《孟子奇人》中就描绘了这样的一个场景:一个为人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乞食那里的祭品 。可见扫墓之风在战国时代便已十分盛行 。直到唐代,在唐玄宗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以后,扫墓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风俗 。
直到今天,我们依旧沿袭着这样的风俗习惯,并在不同的地方演化出了不一样的祭祖文化 。虽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习俗 , 但我们寄托哀思的心情是一样的 。
文章插图
4、清明节有哪些别称?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 , 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 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的节俗丰富 ,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 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
清明节的习俗
一、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 , 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 , 将纸钱焚化 , 为坟墓添一些新土 , 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 , 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
二、折柳赠别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感觉 。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 。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随处存活,这些都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之情 。
以上内容参考 福建省委文明办-我们的节日清明
清明节的别称是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寒食节、柳节、秋千节等 。
清明节的时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 从节气来讲 , 清明固然是“节” , 但同时还是一个重大节日 。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唯有清明 。正因清明身兼“两节”,故兼具自然色彩及人文内涵,既能反映天气及物候变化,又自带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 。
清明节的特点
清明节气气候特点:北方干燥多风,预防森林火灾,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很快 , 降水稀少 , 干燥多风 , 是一年中沙尘天气多的时段 。北方许多地区4月份的平均气温都达到10℃~15℃ 。对处于4月上中旬的清明期来说 , 这些地区有时气温明显攀升不足为奇 。山林田野草木萌发 , 恰逢春游、扫墓、植树时节 , 预防森林火灾十分重要 。
文章插图
5、清明节的别名是什么?清明节的别称有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 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春祭节日 , 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
行清节是清明节的别称,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行清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
相关讨论
清明节可以互祝快乐吗?有观点认为:不可以 。清明节的主要活动祭祖、扫墓庄重、肃穆 。同时,这两者与死亡、鬼神有关,“快乐”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
对此,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坦言,清明是可以说“清明节快乐”的,这样的说法其实已延续很长时间;相较而言,“不能说清明节快乐”,是近两年才冒出的说法 。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人们对清明节的内涵了解不够深 。
高巍分析,清明节是春季最重要的节日,主题内容十分丰富 。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 。当我们去祝福快乐的时候,恰恰也代表着我们有战胜悲伤、困难的勇气,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