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做定情寓意的东西 关于定情的信物

古代有做定情寓意的东西 关于定情的信物

1、同心结
《诗源》里有一个故事,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 , 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 , 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相对其他的信物 , 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 , 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
2、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 , 后面无期 , 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 , 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 。
《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 。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 。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
3、手镯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 。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 。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

4、簪子
搔头是簪的别称 ,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 , 搔头之名由此而来 。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 。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 , 自是出于一往情深 。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何苦这样做呢?还是从心头难以割舍的那份情意吧 。
5、香囊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 。”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
【古代有做定情寓意的东西 关于定情的信物】《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 。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 , 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 , 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成泥做土香如故,却为谁? 零落成泥碾作尘 , 只有香如故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