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十五的风俗是什么,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

1、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正月十五习俗如下:
1、“猜灯谜”
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谜语悬之于灯 , 供人猜射 , 开始于南宋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 , 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
2、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
3、踩高跷
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
4、划旱船
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 , 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 , 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 。
5、吃元宵
祈求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正月十五元宵节,自然离不开吃元宵 。在这一天 , 人们高高兴兴吃元宵 , 这是流传己久的传统美食习俗 。元宵这种食品 , 最早的时候叫“浮元子”,后来,被人们称为“元宵”,尤其做买卖的生意人,还把它们称为“元宝”,希望招财进宝 。

大年十五的风俗是什么,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2、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个节日有些什么习俗?在元宵节这一天有很多活动,有吃元宵 , 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等等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
1、吃元宵
作为一种食物 , “元宵”在中国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在宋朝,人们普及了一种新奇的食物,在元宵节时吃 。这种食物最初被称为“漂浮的元子”,后来被称为“元裕”,商人也被称为“元宝” 。正月十五 , 你可以吃元宵,元宵就是汤圆,以玫瑰、芝麻、豆沙、黄月桂、核桃仁、干果、大枣等为馅 , 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口味各异 。它可以煮、炸和蒸 。它有一个快乐的团聚 。
2、闹花灯
阴历的第十五天是“元兰节” 。这个节日有民俗灯饰、灯饰和灯笼 。它也被称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的晚上,大街小巷,红色的灯高悬 , 有宫灯、兽头灯、灯笼、花灯、鸟灯等,吸引着人们看灯 。在太原,太谷县的灯很有名 。太古灯具以品种多、工艺精湛、造型美观而闻名 。
3,猜灯谜
猜灯谜,是中国传统民俗娱乐中一种独特的形式 ,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它是元宵节的一项特殊活动,自古流传至今 。在阴历的第十五天,传统的人们挂起灯笼,燃放烟花 。后来,有好心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把纸条放在彩灯上让人们猜 。

4、耍龙灯
又称舞龙、舞龙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龙灯来自于古时人们对龙的崇拜,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人们用舞龙来祈求龙的祝福,以获得好天气和好收成 。
舞龙的习俗是由海外华人发扬光大的 。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 , 他们都会舞狮、耍龙灯,表现出浓厚的东方精神 。
5、舞狮子
舞龙狮也是我国古时候庆祝节日经常演出的活动,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至今天 , 每当我国有重大传统节日来临,民间都会自发前来舞龙 。
习俗就是吃元宵、猜灯谜、放花灯等,民以食为天,节日自然也离不开吃和娱乐,而且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过了这个节日之后,很多人就要专心于学习和工作了,所以在元宵节,大家都是玩得很尽兴 。
正月十五的过完年后的第一个节日,人们通常会吃汤圆,猜灯谜 , 看花灯,舞龙狮 , 看元宵晚会,以此来庆祝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顺顺利利 。
元宵节这一天有看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吃汤圆(元宵)等传统习俗 , 而且家家户户都很热闹喜庆 。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天人们都会吃元宵,放花灯 , 挑灯笼,舞龙狮等等 。
大年十五的风俗是什么,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3、正月十五有什么习俗?正月十五习俗: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 , 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 。
起初,元宵节的时令小吃并不是元宵,南朝时,吃的是拌合肉和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则是一种蚕状的面食和烤饼,一直到了宋朝 , 才出现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过当时不叫元宵 , 而是称为浮圆子或是汤圆等 。
后来,由于这种食品专在元宵节吃食,因此,就把它称为元宵了 。
其实汤圆和元宵的差异只是在于大小和是否包馅罢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龙眼一般大小的圆子 , 称为汤圆 。
而北方人吃的圆子较大,里面包馅的则称为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也象征了红红火火 。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 日子越过越红火 。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
2、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节,也是天官大帝的诞辰,民间说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庙都在凌晨举行盛大的仪式加以庆祝,祭品仪式就如同初九庆祝天公生一样,需念三界公经以祈福求好运 。
3、元宵节“送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灯与丁谐音 , 因此迎花灯有求子添丁的意义,过年谣有:十四结灯棚 , 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灯棚的记载,可见迎花灯已成为元宵节的不可缺少的活动 。
唐以后,花灯不但种类繁多、千变万化 , 也成为深入民间的活动;宋朝是花灯的全盛期,宋代花灯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蜡纸、菩提叶、羊皮、玳瑁等制作,华丽精巧可谓空前 。
4、元宵节舞龙舞狮
龙是吉祥的神话动物,也是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元宵节时全国各地都有龙灯 。
早期的龙灯长约七、八丈 , 在竹鼓上贴上纱,制成龙形的灯笼 , 在龙头与龙身里面,点上几十支蜡烛,然后绑在木棒上,有十几个壮汉抬着走,表演时,由龙头追逐龙珠而起舞,姿态优美,俗称“弄龙” 。
5、元宵节猜灯谜
【大年十五的风俗是什么,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灯节除了花灯外,最盛行的活动就是猜灯谜 。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 。
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 , 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 , 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 。
灯谜是我国独创的民间艺术 , 从春秋时代就有以掩饰的句子做成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 , 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 。
南宋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春灯谜,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射覆的方法,称之为射灯谜 。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
6、元宵节走百病
也叫游百?。俨 。?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 , 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
7、元宵节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 。
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 , 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传说这样做 , 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
8、元宵节迎紫姑
迎紫姑,或称拜东施娘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 龙舟蚕桑 , 并占众事 。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
9、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 , 今年挂个号 。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
10、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比如听香,钻灯脚(有相亲与求子两种说法),乞龟、乞花,照月光、照井水和晚睡,元宵订情等诸多有趣习俗 。
总之 ,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 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 。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
扩展资料:
节日起源: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 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 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 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 , 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 , 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 , 至晦而罢 。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 , 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 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 , 猜灯谜,吃元宵 , 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 , 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在国外 , 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
元宵节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 。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 。
元宵佳节 , 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
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 , 人人参与 , 乐在其中 。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 。千百年来 , 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 。
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 。”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 。这样一来 , 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 , 偷灯就是祈求子嗣绵延 。
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 。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
节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 春节如此,元宵节也不例外 。亿万国人的热情、奔放、张扬,可与巴西、德国等国的狂欢节比肩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元宵节
大年十五的风俗是什么,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4、正月十五的节日风俗有哪些?传统风俗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传统风俗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
正月十五吃元宵 ,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 , 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 , 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 , 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
大年十五的风俗是什么,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5、正月15有什么风俗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有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祭门、祭户、送灯、逐鼠、迎紫姑、走百病等 。
元宵灯夜被称为灯节,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天就有着挂灯、赏灯的节日习俗 。它从西汉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在隋唐的时候就已经很盛行了,其实从平常看古装电视剧中也能发现,经常就会有赏花灯的剧情,这其实也就是元宵节的闹花灯习俗 。
古代是有“七祭”的说法的,祭门祭户是其中的两种,这个也是元宵节这天大多人会做的,祭祀的方法比较简单,就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就可以了 。
正月十五的叫法
正月十五被叫得最多的就是元宵节和上元节 。
元宵节的由来:每逢十五便是月圆之日,正月十五则是一年里面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而古人又都称“夜”为“宵”,所以便有了元宵节的叫法 。
上元节的由来:根据《岁时杂记》记载,上元天官是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是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是十月十五生,魏晋道家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便有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的叫法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