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月、日的来历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年月日的来历 :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 。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 , 每百年少闰一次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 。每三年有一个闰年 。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 , 也就是一个朔望月 。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 。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 , 人人都可以看到 , 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 , 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 。一日 , 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 , 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 。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 。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 , 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 。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 。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 。用日来计算短的时间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 , 但计算长的时间就很困难,所在在计算时间上还有月、年和世纪等 。
文章插图
2、日历的来历?历是一种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于记载时间 。每页显示一日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个月的叫月历,每页显示全年的叫年历 。有多种形式 , 如挂历、座台历、年历卡等 , 近年又有电子日历 。
月历常会配以图像作为装饰,月份牌就是月历的其中一种装饰画 。
现在,以后我们每家必备的挂历和台历就是由日历发展来的 , 但是这不过近百年的历史 。至于日历从何时出现的,谁也说不清,只是据史料记载 , 大约在1100年前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已经在使用日历了 。当时的日历又称皇历,不仅记录着日期,而且是编修国史的重要资料 。那时候的日历与现在对于点儿相似 。
各种日历图片(21张)
把一年分为12册 , 按每月的天数来确定每册的页数,并将月份和日期写在每一页上 , 然后交给服侍皇帝的太监暂时保管,待太监在每日的空页上记下皇帝的言行并在每月月终交皇帝过目 , 批准后,送史官存档 。史官再将日历的内容与朝廷,国内各地区的大事结合起来,经提炼 , 润色后,记录下来,便成为国史 。以后,由于日历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 就逐渐地进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经过一番变动,编制成自家的日历 。再往后,随着日历向大众化,家庭化的发展,人们也就把历书上的干支月令 , 节气及黄道吉日都印在日历上 , 并留下供记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
日历的由来
我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 。根据甲骨文中的一
【年月日的来历,年、月、日的来历】页甲骨历 , 证明殷代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 。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 。
但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 。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 。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 。发展到后来 , 就把月日、于支、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和现在的“台历”相似 。那时,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终,皇帝审查证明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在当时叫日历 , 这些日.历以后就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
后来,朝廷大臣们纷纷仿效,编制自家使用的日历 。
至于月历以后又发展成挂历、台历等各种形式 , 只是近一个世纪的事 。
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日历的品种增多、花样也不断翻新,但仍旧保持着古老日历的格局 。
中国日历的由来如下:
1、我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 。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证明殷代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 。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 。
2、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 , 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 。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 。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 。发展到后来 , 就把月日、于支、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和现在的“台历”相似 。那时,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 , 到了月终,皇帝审查证明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在当时叫日历,这些日.历以后就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
3、后来,朝廷大臣们纷纷仿效,编制自家使用的日历 , 至于月历以后又发展成挂历、台历等各种形式 , 只是近一个世纪的事,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日历的品种增多、花样也不断翻新,但仍旧保持着古老日历的格局 。
我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 。根据甲骨文中的一 页甲骨历,证明殷代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 , 这一页甲骨 。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 。但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 , 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 。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 。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 。发展到后来,就把月日、于支、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 , 和现在的“台历”相似 。那时 , 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终 , 皇帝审查证明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在当时叫日历,这些日.历以后就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后来,朝廷大臣们纷纷仿效 , 编制自家使用的日历 。至于月历以后又发展成挂历、台历等各种形式,只是近一个世纪的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 , ·尽管日历的品种增多、花样也不断翻新,但仍旧保持着古老日历的格局 。
有闰年
有平年
二月有28天丶29天
文章插图
3、年月日的来历是什么?你好,年月日,是一种指计时单位,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
其实年月日的来历就是根据古时候的一些时期的积累和时间的一些演变得来的 。
文章插图
4、年月日的由来?一年 , 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 。全长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 , 这叫“回归年” 。如果每年按365天来计算,每过4年就多出将近1天的时间 。因此,规定每4年的二月增加1天,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一年就是闰年 。但这样实际上每4年又要亏一点,到100年时 , 亏了又将近1天,所以整百年时不增加这1天,而到整400年时再增加这一天 。一年 , 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人们就用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 。
一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叫做一个朔望月 。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日12时44分3秒 。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 , 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 。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 , 叫做“朔”;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又看到圆圆的月亮 , 叫做“望” 。他的周期就是一个月 , 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 。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以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 , 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人们利用“天”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 。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 。全长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如果每年按365天来计算,每过4年就多出将近1天的时间 。因此 , 规定每4年的二月增加1天,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一年就是闰年 。但这样实际上每4年又要亏一点,到100年时,亏了又将近1天,所以整百年时不增加这1天,而到整400年时再增加这一天 。一年 , 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人们就用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 。
年月日的由来,54,进
文章插图
5、年月日的来历是什么?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塑望月 。一个塑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 。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传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 , 共24小时 。地球是椭圆形的 , 自己不会发光,所以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所以就有了白天和黑夜 。
计算方法
历法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 , 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 。
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 。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 。
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间题 。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 。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
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 , 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 。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 , 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 。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