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称杜甫为老杜、杜工部、杜少陵、杜拾遗等,其来源如下:
1、杜工部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 , 杜甫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 。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
2、杜少陵
杜甫曾居于京兆(长安)杜陵 。杜陵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潏、浐两河流经此地 , 汉代旧名“鸿固原” 。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 , 命名杜陵 。杜陵东南十余里有小陵,是汉宣帝许后之陵,因规模比宣帝的杜陵小,故名少陵 。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 , 自号“少陵野老”,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少陵” 。
3、杜拾遗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 , 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 。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 , 故世称“杜拾遗” 。
4、老杜
【杜甫为什么叫杜工部 杜甫别称由来介绍】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