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苏|大厂抢夺冬奥会“第二赛场”( 二 )


在快手上 , 我们既能看到赛事内容这道冬奥会“主菜” , 也能看到快手特色达人在站内二创的UGC内容 , 还有被人民日报点赞的冬奥系列自制短片《二十》、播放量超一亿的手翻纸水墨风短片《破茧》等内容 , 涵盖赛事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各个维度 。
最典型的 , 如涵盖明星、专业媒体机构、运动员、快手达人、冬奥志愿者等不同领域内容创作者的快手“冬奥百人大咖团” ,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形式 , 从不同视角出发讲述冬奥会每一个切面 。 而各类短视频合集 , 则能让网友能像追剧一样追冬奥会 。
此外 , 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运动员们相继出现在了快手 , 任子威、范可新、韩聪、隋文静、齐广璞、金博洋、闫文港、英如镝、韩天宇、陈虹伊、安贤洙等均在其列 。 在结束所有比赛后 , 任子威、范可新、韩聪隋文静等运动员们开始了在快手的更新和直播之路 。 任子威除了在直播间与安贤洙、华少等连麦外 , 还首次尝试拍摄vlog不仅带快手老铁体验了冰墩墩有多难抢 , 分享了奥运村美发首秀 。 隋文静冰场演唱《如愿》 , 让网友直呼是隐藏麦霸 。
腾讯的全 , 则在于更全面的触达形式 。 其能从腾讯视频、腾讯体育、腾讯新闻、以及微信QQ等全面触达用户 , 涵盖门户网站、社交平台和长视频平台等不同路径 。
在内容上 , 与快手将短视频“短平快”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不同 , 腾讯在长视频上独树一帜 。 以腾讯视频为例 , 冬奥期间 , 除提供全场次赛事转播外 , 腾讯视频还提供了40多档奥运节目 , 包括热度很高的《谷爱凌:我 , 18》和《了不起的冠军》、《热雪浪》等纪录片和综艺节目 。
此外 , 借助冬奥会的东风 , 从去年底到今年年初 , 腾讯视频还先后上线了与冬奥题材相关的《陪你逐风飞翔》、《超越》等视频内容 , 获得了不少热度 。
相比而言 , 没有冬奥会版权的微博、B站、抖音等在内容发挥空间上则会相对受限 , 更多是从赛事资讯、赛事解读、二次内容创作等方面发力 , 试图分得一杯羹 。 如微博的热搜、B站的运动员Vlog等 , 这也是人们了解冬奥会的另一个入口 。
二、追冬奥会的互联网大厂 , 到底在追什么?
不管是斥资买版权的快手、腾讯、咪咕 , 还是借势做内容的微博、B站、抖音、百度等 , 追冬奥会的互联网大厂 , 本质上都在追流量及其背后的用户 ,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 , “稀缺性”带来的“差异性” 。 在极度扁平化的互联网 , 获得流量的关键 , 是制造内容的“差异性” , 从而获得增长性 。 不管是长视频的独播剧 , 还是短视频招揽各类特色达人创作首发内容 , 本质就在于此 。
但是 , 强行制造差异性不易 , 这也是内容同质化日趋严重的原因 。 如果拥有“差异化资源” , 难度将大大下降 。 本土奥运会作为极度稀缺的资源 , 如能加以利用 , 打造差异化内容的效率将大大提升 。 这也是快手、咪咕和腾讯继拿下东京奥运会版权 , 再度拿下北京冬奥会版权的原因 , 因为尝到了甜头 。
据快手官方透露 , 冬奥期间 , 快手相关端内外奥运相关作品及话题视频总播放量达到1544.8亿 。 其中 , 冬奥点播间播放量达79.4亿 , 快手自制节目《冰雪英雄》、《冰雪快报》、《二十》、《冰雪队队碰》、《年味冰雪季》等也带来了42.5亿的总播放量 , 全民冬奥打CALL视频总播放量708亿 。 此外 , 冬奥期间 , 快手的股价不断拉升 , 也其中一个佐证 。
第二 , “引爆点”带来的“爆破力” 。 近年来 , 随着网络内容安全监管加严 , 娱乐明星、网红等热度有所下降 , 体育明星的热度逐渐上升 , 体育内容 , 也成了短视频等内容平台发力的一个重点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