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血压“临界点”的2亿人


在高血压“临界点”的2亿人

文章插图
【在高血压“临界点”的2亿人】
在高血压“临界点”的2亿人

文章插图
有2.45亿人 , 头一天还好好的 , 一夜之间,怎么就成高血压了呢?然而 , 又是一夜之间,他们的血压再次正常了 。
在高血压“临界点”的2亿人

文章插图


11月14日,广州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爬坡,感染人数逼近5000人大关 。曾庆春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 每周一下午和周三上午出诊 。
这一天,曾庆春一到诊室就感到不一样,广州部分地区被按下静止键后医院冷清了许多,11月13日晚广州多个中心城区发布强化防控的措施,市民出行难度进一步增加,但14日门诊室门口又有人排队了 。
好几位是因“焦虑”而来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并颁布了《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与现行国内外高血压相关指南相比,新指南最大的关注点是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原来的≥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
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发酵 。中国是高血压大国,按中国人口基数计算,这一标准变化将增加约一倍(2.45亿)的新“病人” 。曾庆春遇到的这几个人血压值都在130/80mmHg和140/90mmHg之间,看到指南后赶紧找医生想办法 。
随后 , 国家卫健委官媒“健康中国”明确表态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未改变,仍然是≥140/90mmHg 。2亿“高血压患者”一夜之间又变回正常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的话题才逐渐平息 。但这群在临界点的2亿群体,如何在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争议中做好管理?小小10毫米的汞柱标准之差 , 为何迟迟难以达成统一共识?
为血压焦虑的“新”患者
“医生,我是不是已经高血压了?”一名患者还没顾上坐到诊室的凳子上,就已经把问题抛向曾庆春 。
曾庆春对这类人群的到来感到很欣慰 。他给患者的回答是,血压值处于130/80mmHg~140/90mmHg是高血压的前期表现,但不建议直接用药治疗,特别是《指南》刚刚发布还未得到国家认证,因此不必过于焦虑,建议首先改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加强运动、控制体重、保证足够睡眠、避免情绪波动和戒烟限酒等,多数患者的血压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如果3-6个月之后,病人血压还是持续在130/80mmHg之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其血压升高的可能危害以及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利弊,再酌情决定是否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
在高血压“临界点”的2亿人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2495629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头条采访人员也注意到,虽然国家卫健委已经明确高血压诊断标准没有改变,但处于“临界点”的人们还是希望从医生那里找到更直观的说法 。
11月17日,采访人员走访成都市一家公立医院发现 , 临床医生们对于这一话题更加慎重,一名门诊医生表示,“卫健委已经发声了,目前肯定还是按照140/90mmHg 标准判定是否是高血压,再决定是否用药” 。该医生还称 , 近几天来,来看病的人数略有增加 , 但真正开药的人很少 , 多是来寻求建议的 。
在门诊区域,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正在等待就诊 。据他所称,自己之前有确诊的高血压,经过吃药等方式控制下来,但收缩压长期徘徊在133左右 。标准一旦修订 , 意味着他又“变回”了高血压病人 。听到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来询问自己是否需要用药 。但最终,这名患者得到了“暂不需要用药”的建议,并从医生那里得到了“先将它(130/80mmHg标准)看成一个健康提醒就好”的说法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