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越相似的人越易产生好感?

在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中》中 , 八谷绢惊奇地发现眼前的这个陌生人——山音麦
和自己喜欢同一个大佬;爱好相同的漫画;对石头、剪刀、布有着同样的疑问;家里有着近乎翻版的书柜;甚至鞋子都是白色的匡威开口笑……
“我认识了一个和我想法一样的人!”
事物|越相似的人越易产生好感?
文章图片

百分百的合拍构筑起粉红泡泡弥漫的小世界 , 原本擦肩而过的两个陌生人 , 却在此刻四目相对 , 刚刚好丢了神 。
当面对一位陌生人 , 彼此的相似性会让我们对ta产生好感吗?
越相似越喜欢
在社会科学领域 , 相似性效应(similarity effect) 被公认为最强有力、最稳固的发现[1] 。 它指出:在一开始了解对方时 , 人们通常会被在兴趣、身体特征、个性特征或态度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吸引[2] 。
尤其是当小众的品味相同时 , 会引发特别强烈的好感[3] 。 比如在网易云小众歌手或乐队的评论区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言论:“我一定要找个喜欢xxx的npy!”似乎当如此小众的品味都能合拍时 , 浪漫的恋爱也就不远了 。
事物|越相似的人越易产生好感?
文章图片

Rosenbaum的研究也表明 , 当两个人对某一件事物的喜好不同时 , 就会导致好感度蹭蹭蹭下降[4] 。 也就是说 , 共同的态度会产生好感 , 不同的态度会减少好感 。
各种社交媒体就利用了这种相似性来帮助人们邂逅新的关系——
Soul、探探等交友软件通过相似的喜好匹配灵魂伴侣;
Hater则以“你讨厌的我也讨厌”为理念 , 来寻找“臭味相投”的另一半 。
那么问题来了 , 共同的喜欢和共同的厌恶 , 产生的好感度是一样的吗?
共同喜欢还是共同厌恶更引发好感?
研究者让参与者在电影、音乐家、休闲活动、食物、书籍/杂志、饮料、名人和国家八个方面分别写出两项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物(共16项喜欢的事物和16项不喜欢的事物) 。 比如 , 在食物方面 , 参与者写下喜欢的食物是三文鱼和草莓 , 不喜欢的食物是香菜和胡萝卜 。
接着 , 对于16项喜欢的事物 , 参与者要分别想象遇到一个和自己喜好相同的人 , 并用“1 = 一点也不喜欢”到“9 = 非常喜欢”的九个等级来评估对这个“志趣相投”的陌生人的好感度 。 比如 , 如果遇到和自己相同的“草莓脑袋” , 你对ta的好感度是多少呢?
同样 , 对于所有16项不喜欢的事物 , 参与者也需要想象一个同样厌恶它们的人 , 并表明对这位“臭味相投”的陌生人的好感度 。 比如 , 如果遇到和你一样的“不吃香菜星人” , 你对ta的好感度是多少呢?
结果发现:在线上约会、交友等的早期交流中 , 当我们了解对方的信息较少时 , 共同的“喜欢”比共同的“不喜欢”更能引发好感 。
事物|越相似的人越易产生好感?
文章图片

在八个态度维度上 , 左边代表共同的“喜欢”引发的好感度 , 右边代表共同的“不喜欢”引发的好感度
当态度相同时 , 是“喜欢”略胜于“不喜欢”;那如果是不同的态度——“讨厌自己喜欢的”VS“喜欢自己讨厌的” , 哪一方更会减少好感呢?
比如 , 当人们发现对方不喜欢自己的喜好时——“什么?你居然不喜欢XXX!”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