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泊之战:清军对蒙古战争的最大败战 万余精锐全军覆没 14位高级将领皆阵亡( 四 )


关键时刻还是自家人靠得住 。清军大营内只剩下满洲八旗兵4000人在坚守营盘,他们多次利用高地优势,击退了准军的冲锋 。但随着弹药与箭矢的迅速消耗,清军不得不考虑如何才能安全撤离 。6月25日,傅尔丹命令全军组成方营,保护辎重步行突围 。准军已经集中了3万人,从四面不断围攻 。满洲八旗兵继续以明式鸟枪列于四面,拼命阻击,边战边退 。身陷险境的他们,开始迸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即便是年幼的满洲八旗兵也死战不退 。多亏他们拼命奋战,清军才得以避免全军覆没的噩运 。鳌拜的孙子散秩大臣达福,就在这时战死 。
6月28日,清军艰难退到达哈尔哈纳河,已用尽了弹药和弓矢,阵型已无法维持 。无奈之选择抛弃辎重,吸引敌军骑兵掠夺,伺机四面突出重围 。他们纷纷逃上山岭,分两路逃往科布多 。准噶尔人的骑兵则趁机杀到,肆意收割被打散的小股残军 。最后,只有傅尔丹等少数人在骑兵的保护下,侥幸逃进了科布多城 。

和通泊之战:清军对蒙古战争的最大败战 万余精锐全军覆没 14位高级将领皆阵亡

文章插图
和通泊之战,就在清军的惨败中落幕 。清军在此战中阵亡和俘官兵达6923人,另有303人在溃逃时阵亡或被俘,总计损失7226人 。其中抵抗最为顽强的京师八旗,仅有2000多人得以逃脱 。清军副都统以上将领有18人参战,仅主帅傅尔丹等4人生还 。此战也就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对蒙古各部作战史上的最大败仗 。
战后,雍正帝不敢再轻举妄动,丧失了征服准噶尔部的机会 。这个未完成事业,要等到他儿子乾隆时代,才得以完成 。清军也根据战斗中火器落后的特点,开始引进和仿制噶尔部人使用的重型火绳枪 。在后来大举反攻的乾隆时代,这种源自欧洲,并通过内亚进入中原的武器,成为了清军单兵火器的主力装备 。虽然其技术特点在17世纪就已经基本定型,但对于之前还在使用的前明式鸟枪的清军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
清军也就此完成了鸦片战争前,东亚大陆的最后一次武器技术升级 。他们将继续使用这些16-17世纪的重型枪械,不断迎战西域和缅甸山林里的对手 。一直到1840年,迎来了使用燧发枪+刺刀的英印部队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