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变法图强 带领秦国逆袭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变法成功的君主 世人只知道商鞅变法成功 却不知商鞅变法的主导者其实是秦孝公( 二 )


求贤令第一部分回忆了秦国秦穆公时期建立的霸业;第二部分则说了秦国四任君主的昏庸无能,导致了秦国国力大损为诸侯所不耻;第三部分说秦献公继位后励精图治,为企图恢复秦国往日的霸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秦孝公写出了自己继承秦王之位后诚惶诚恐,生怕国家不能发展,辜负了先王的重托,成为秦国的罪人 。
秦孝公虽然有变法图强的决心,身边却没有像名相百里奚一样的贤臣,因此发布了这份求贤檄文,渴望能够得到辅佐自己达成目标的有志之士、有为之人,给予其封疆裂土、高官厚禄都在所不惜。因为有了秦孝公这样英明的君主,才能吸引来商鞅这种百年难遇的变法强臣 。
秦孝公的这份诚心,打动了当时在魏国不得志的商鞅,商鞅西行入秦 。在见秦孝公之前,商鞅先找到了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要想说服一个大人物,首先让这个大人物身边的信任之人能认同自己,这一点十分重要 。通过和景监的攀谈,商鞅获取了景监的信任,景监也决定将这位大才引荐给秦孝公 。


秦孝公变法图强 带领秦国逆袭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变法成功的君主 世人只知道商鞅变法成功 却不知商鞅变法的主导者其实是秦孝公

文章插图
商鞅见到秦孝公后,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办法,先给秦孝公谈王道,谈霸道,搞得秦孝公昏昏欲睡 。秦孝公斥责景监,问他为什么将庸才引荐给自己,白白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直到这个时候,商鞅才最终提出了自己的富国强军之策,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两人秉烛长谈,竟然几天几夜都没有终止 。
变法的阻力是巨大的,老氏族的代表人物甘龙和杜志极力反对变法 。于是秦孝公在王宫组织了一次论辩,让商鞅和守旧势力展开论战,说明秦国到底需不需要变法 。表面上看是想让商鞅将甘龙、杜挚说的哑口无言,但实际上双方却是平分秋色 。变法与不变法要根据具体的国情而定,并不是一定就要变法,变法怎么变也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
但通过这次论辩,秦孝公进一步确立了自己变法的决心,因为无论甘龙、杜挚也罢,商鞅也好,真正决定变法或不变法的关键在于秦孝公 。这次论辩的实质是秦孝公让商鞅给自己一个必须变法的理由,来坚定自己变法的决心 。很多人提到商鞅变法,总是说商鞅是变法的主导者,而实际上商鞅不过是变法的策划和执行者罢了 。
变法的决心要秦孝公来下,变法中的阻力需要秦孝公解决,商鞅的职责是制定法律的细则,并负责严格的执行,在遇到阻力和困难的时候,尤其是面对太子犯法的时候,只能由秦孝公亲自出面,没有君主的支持,变法便不可能成功 。变法成功了,最大的受益者是秦国,变法失败了,最大的遭殃者则是秦孝公 。
作为主导和决策者,秦孝公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但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却不是他的强项,而这是精于刑名之学的商鞅的强项 。因此在太子犯罪的问题上,商鞅负责提出了一个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秦孝公则是决定是否按这个方案去做 。对魏国发动河西之战,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重新获得了河西之地,而在于通过这次战争培养了新势力,为秦法传承不绝创造了条件 。
提到秦国和魏国的河西之争,大多数人的关注点是秦国锤炼的新军 。毕竟这次战斗的战果太辉煌了,吴起为魏国打造的魏武卒,曾创造过以五万击破秦军五十万之众的辉煌 。而商鞅和秦孝公锤炼着秦国新军,却在河西之战中击败了魏武卒,打破了其不败的神话,扭转了秦军的颓势,令秦人为之一振 。

秦孝公变法图强 带领秦国逆袭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变法成功的君主 世人只知道商鞅变法成功 却不知商鞅变法的主导者其实是秦孝公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