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对于这件事,人们谈的最多的是商鞅不仅是法家也是兵家,他在改革上有很大的作为,在军事上也同样有很杰出的表现 。也有人会议论商鞅不讲信用,利用欺诈的手段,欺骗魏国主将公子卬,获得了这场战争的不义之胜 。但实际上,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河西之战的意义在于:培养了一批秦法坚定的支持者和捍卫者 。
因为按照秦法,立有军功就可以获得爵位,一大批年轻人通过杀敌立功,实现逆袭进入了贵族阶层,从而对秦的老氏族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这个阶层获得权力或者命运的改变依靠的是秦法,因此,他们是秦法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捍卫者 。
秦孝公和商鞅都清楚,光靠他们无法让秦法得以传承,继任的君主也没办法保证秦法继续推行,真正要让秦法成为成不变之法,唯一的方法就是让所有秦法的受益者成为秦国的当权者,这样才能保证秦法传而不绝、延而不断 。如果说的艺术一点:融入秦人的血肉和思想,成为秦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
商鞅之死是秦孝公为保证秦法继续推行,成为秦国不变之法的最后一招 。秦国变法三年有成,在这三年期间,商鞅出入宫闱都有卫士守护,面对指责他义无反顾,但这勇气和无畏的背后,是秦孝公坚定的支持和对反对的势力的压制 。变法的实质是改变旧有的权力格局,进行重新的利益分配,这种事情没有国君的全力支持和绝对信任,是不可能实行的 。
做为既得利益者,没有人会主动放弃自己的一切,但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很多,因此就缺少进取的动力,这对于国家来讲是极为不利的 。甘龙、杜挚做为代表,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更是为了维护整个老氏族的利益,对于他们来讲,秦国的新生就是他们的末日,他们自然要极力反对 。
但在秦孝公执政的时候,对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老氏族只是采取了压制,并没有做到赶尽杀绝,因为时机未到,新生的势力还不足以彻底取代老氏族,换血的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彻底完成,这些秦孝公是清楚的 。因此秦孝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于商鞅所面临的处境也是洞若观火的 。
但商君死秦法不可废,商鞅的死是彻底铲除守旧势力的关键一步棋,与其说商鞅护法的伟大,不如说是秦孝公早有安排,他的安排不是如何保护商鞅,而是如何利用商鞅之死,彻底扳倒守旧势力,完成秦国的蜕变,实现自己“大出东方”的夙愿 。秦孝公没有失望,他的继任者秦惠文王完成了秦一统天下的第二步,秦成为了影响战国局势的举足轻重的力量 。
文章插图
从历史的角度讲,秦孝公赢渠梁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打开了封建时代的大门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变法的君主,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变法成功的君主 。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行法治的君主,他整整比现代人试行法治早了两千多年!
这位知耻而后勇的君主,始终以“诸侯卑秦,丑莫大焉”自励的君主,开创了顶天立地的事业,两千年后,当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候 。当俄国的彼得大帝和日本的明治天皇进行维新变法的时候,中国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嬴渠梁 。这是中国的悲哀,这是近代中国人的不幸 。光绪曾经想成为嬴渠梁第二,但在儒家思想浓厚的那个时代,他不幸功败垂成 。
相关经验推荐
- 秦孝公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却因为商鞅的光芒被人们所遗忘 秦孝公时期的秦国是如何发展的?商鞅为何选择重农抑商?
- 明神宗朱翊钧也曾奋发图强 开创万历中兴的局面 万历皇帝刚亲政时 也很想有一番作为 为何却导致朝政日益腐败?
- 桑丘之战:商鞅变法后秦国与齐国首次正面交锋 齐将匡章一战成名 秦惠文王俯首称臣
- 戊戌变法七人,慈禧为何留一个徐致靖不杀?
- 秦国大臣甘龙忠心耿耿,却为何反对有利于秦国的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