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武汉之德华楼武汉有名小吃


舌尖上的武汉之德华楼武汉有名小吃

文章插图
1、德华楼
1924年
“吃年糕 , 年年高”
被誉为“中华名小吃”的德华楼 , 是不少武汉人的童年记忆 , 每逢过年时 , 爷爷奶奶们总会专程来到德华楼买年糕 , 寓意了“吃年糕 , 年年高”的美好愿景!
就连大名鼎鼎的梅兰芳先生也被其美味征服 , 加上包子、饺子等小吃 , 是根植在老一辈心中的人文情怀 , 也是埋藏在新一代年轻人记忆中最深刻的味道 。
水磨年糕的确是不负盛名 , 软而弹滑、绵而细腻、耐嚼生津 , 口感一流 , 十分好吃 。
但是建议大家买生年糕回家自己煮 , 堂食是厨师现场铁板炒制 , 味道不敢恭维 , 量少且贵 , 远不如自己家中烹饪出的物美价廉 。
德华楼的包子也是一绝 , 老汉口人都知道“清芬的包子”最好吃 , 指的便是德华楼 。
包子的面发得又软又抛 , 白面皮吃起来也是香甜可口的 。 馅子调的好 , 酱肉的鲜香入味 , 奶黄的流沙甜郁 。 买了年糕再带一袋包子回家 , 一煮一蒸就是一顿美味的晚餐 。
强烈推荐奶黄流沙包 , 奶香味甜而不腻 。
2、老万成
1910年
3块钱就能买一杯 , 永远是那样酸甜美好 。
酸梅汤就是老万成 , 老万成就是酸梅汤 。 用自己的名字代言一种美食 , 就是老字号至高无上的殊荣 。
酸梅汤每户人家都会做 , 却只有老万成的能把酸与甜两种简单味道调和得十分融洽 , 完全没有普通酸梅膏冲出来后酸与甜之间略带生硬的口感 。
晋冀的山楂 , 酸甜适度;岭南的乌梅 , 核小肉厚 。 待熬出香味 , 滤去山楂、乌梅 , 再投入结晶均匀的白糖 , 细细熬制 。 这便是手工才能熬制出的微妙 , 工业化的生产再先进也瞒不过武汉人挑剔的舌头 。
数尺见方的小铺 , 每天数百上千杯的销量 , 3元一小杯、6元一大杯的酸梅汤 , 来到吉庆街 , 人手一杯 。
3、老通城
1931年
豆皮配米酒 , 真是听了头
老通城的队真的排得有点夸张 , 店内空间比较大 , 仍然还是从店尾排到店门口又排到了街上 , 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吃到 , 餐桌的座位还是靠抢的 。
即使如此 , 五个师傅还是在锅炉前忙得一刻不能停歇 。
老通城镇店的就是豆皮 , 两种口味 , 三鲜和牛肉 。 三鲜豆皮是卖的最俏的 , 想来是因为大多数人想尝一口老字号的传统豆皮味道 。
三鲜的鲜香 , 牛肉的麻辣 , 豆皮里面塞满了大而纯正的肉块、香菇、笋丁 , 吃完碗底还剩满满的配料 , 一碗豆皮配上一碗桂花糊米酒 , 好吃到飞天 。
虽然是老字号 , 但店员服务态度很好 。 食客里有许多老人家 , 店员们即使忙不过来了也对老人们非常尊敬 。 还会贴心的等豆皮起锅装盘了 , 再给客人盛糊米酒 , 以免放凉不好喝 。
4、蔡林记
1930年
“过早冒?”
“还冒啊 , 一起克蔡林记七碗热干面吧?”
武汉的老字号怎么少的了蔡林记 , 蔡林记的热干面自然不用多说 , 当属武汉老字号的“扛霸子”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