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弱点 作为政治家只有主张没实施方案

【孔子的弱点 作为政治家只有主张没实施方案】冉求带鲁国的兵打败了齐国的军队 , 季康子问冉求:“子之于军旅 , 学之乎?性之乎?”冉求说“学之于孔子 。”这是冉求为孔夫子弄虚作假 。孔子自己就对卫灵公说过:“俎豆之事 , 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 , 未之学也 。”
承认他只懂得祭祀 , 不懂得军事 。孔子这个人 , 还是比较实事求是 , 也比较有自知之明的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 对他的弟子们这样说 , 自己也这样做 。
这样的例子很多 。孔子曾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 , 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他承认自己对于下情的无知 , 对于乡下人(鄙夫)所提的问题 , 脑袋里“空空如也” 。达巷那个地方有人说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 孔子听到这句话后对他的弟子们说:“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他承认自己既不懂得御马 , 又不擅长于射箭 。樊迟向孔子请教有关庄稼的事 , 他回答说:“吾不如老农 。”
樊迟向孔子请教有关苗圃的事 , 他回答说:“吾不如老圃 。”答得相当坦然 , 没有半点遮掩 。如此等等 , 除了说明孔夫子比较实事求是 , 较有自知之明 , 还说明一点 , 对于兵革与稼穑之事 , 孔夫子是一窍不通的 。
那么 , 他是否因为“不知”或“不如”而想去补上这空白呢?不是 , 他其实是不屑于懂得兵革与稼穑之事的 。
以上引文中说的“吾执御矣”一言 , 有学者翻译为“我学御马(车)吧” , 我以为是不得当的 , 后面这个“执御” , “御”的应当是“执御”与“执射”之人 , 他认为君子只要懂得“御人之术” , 自会有人为他“执射”与“执御”的 。
以上引文说的“叩其两端” , 有学者翻译为“从头尾两端去探求” , 并说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思想方法 , 但对事物本身一无所知 , 又能“叩”出什么东西来呢?
至于向他学稼学圃的樊迟 , 《论语》明明白白地写着 , 刚一转身出门 , 就被他骂为“小人”了 , 因为樊迟不懂得“上好礼 , 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 , 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 则民莫敢不用情”的道理 , 不懂得“君子”只要懂得礼与义 ,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 哪须懂得稼穑之事?
孔子是主张礼义治国的 , 但他不如在他之前一百七十多年的管仲 。管仲也认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 , 并说过“四维不张 , 国乃灭亡” , 但管仲强调礼义的重要性 , 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 即“仓廪实而知礼节 , 衣食足而知荣辱” , 因而致力于国之“仓廪实”与民之“衣食足” , 致力于“通货积财 , 富国强兵” 。他也不如在他千余年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后 , “遇物则诲之” 。见李治吃饭 , 就说:“汝知稼穑之艰难 , 则常有斯饭矣” , 而不是说你以后当的是皇帝 , “焉用稼”?看到李治见骑马 , 就说:“知其劳 , 而不竭其力 , 则常得乘之矣 , ”而不是说贵为天子者 , 哪须懂得这些雕虫小技?所以 , 孔夫子的礼义治国 , 虽然显得博大 , 却是不够坚实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