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当时齐国攻打鲁国,曹刿为其出谋划策,作战指挥 。其中“一鼓作气”的典故就来自于他 。历史上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及死亡的日期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
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或许就是指挥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在前684年,由于齐桓公不顾政治大夫管仲的劝说,派了鲍叔牙、公子雍等人出兵讨伐鲁国 。在此之前,齐国和鲁国有过几次交战,鲁国全部败了 。当听到齐国大军要来攻打时,吓的面容失色,不知所措 。这是曹刿就出面了,他就请求见鲁庄王,主动要求自己要为抵抗齐国的军队出谋划策 。鲁庄公很是不自信地说,齐国很是强大,我们鲁国是个弱小的国家,怎么能抵抗的了?曹刿反问道:“君王您自己感觉为老百姓们做了哪些好事呢,能使百姓和您一条心来抵抗敌人吗?”鲁庄公很是自责,认为自己虽然时时能想到老百姓,吃穿不能独享,常常分给人们 。每次祭祀用的东西,都会如实向神灵交代,除此之外还能时刻想到百姓的疾苦,凡是重要的案件,都是亲自考察,按实情处理,但终究没有强大的信心会认为百姓能够和自己共同抵抗 。于是曹刿就向鲁庄公鼓舞道:“既然你都做了这么多,若事实如你所说,我相信我们很快就可以和齐国一决雌雄了 。
曹刿的人物形象
曹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大夫,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在鲁庄公十年的时候,齐国要攻打鲁国,曹刿就为其出谋划策,认为先取得人民的信任再开战,这样作战就会有一定的胜算 。
在《曹刿论战》这篇文章中就能看得出,不仅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人物,还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见义勇为的平民知识分子 。在军事战争上,也算的上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 。对于他优越杰出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他非常注重战前的一些准备,他认为先取得民众的信任,得到大众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战争有取得胜利的预算 。只有具备了“民意”“民从”的条件,才能够上战场,若果连这个条件都没有就去上战场,毋庸置疑肯定战败 。
第二点就是他深谋远虑,考虑周到,能够运用正确的战术达到战争胜利 。在战争过程中,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并且还善于选择有力的作战时机进行反攻 。他善于了解敌方的背景,知彼知己,又不畏强敌,走的每一步都很小心谨慎,最终凭借自己的聪明头脑和军事才能战胜了齐国大军,其次,从鲁军的胜利足以看得出曹刿后发制人的军事战略 。
总而言之,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将他的聪明才智和军事头脑发挥的淋漓尽致 。对于战争,也说明了作战要善于把握时机,取信于民 。再次,表现了曹刿的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品德 。
曹刿是怎么死的
曹刿身为一名普通的平民,从他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高尚品质,也可以看出曹刿的自信心和对统治者的蔑视,有重视人民力量的远见 。
他对待事情谨慎对待强敌、暗中观察敌情,善于捕捉能够利于作战机会的军事才能,他从来在战争上都是保持着临阵从容,胸有成竹的姿态,并且能够善于掌握时机,取得战争胜利 。在公元前684年,齐国向鲁国发动了战争,在鲁国迫在眉睫的时候,曹刿英勇挺身而出,凭着自己远见的见识以及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战胜齐国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并且成为有史以来“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总之,他是足智多谋的,和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
关于他最后是怎么去世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回到鲁国与齐国的战争中 。那是长勺大战刚刚结束,鲁庄公就问他什么时候才能第三次的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进攻士气很旺盛,第二次进攻,士气已经消耗了大半 。所以要想第三次进攻就必须一鼓作气,勇气十足的进攻,就能把对方打败了 。后来鲁庄公又问为什么齐军战败后不趁胜追击,曹刿说道,齐军虽然撤退了,但还是要保持警惕,以防有诈,等我观察后在做战略 。庄公听后十分佩服,于是立即拜了曹刿为大夫,并将女儿嫁给他 。
相关经验推荐
- 艾陵之战 用军事来为政治斗争而服务的战争
- 韩信的军事能力有多厉害 韩信军事能力如何来的
- 《军事联盟》司马懿屈节侍奉曹魏 因郭嘉临终遗言?
- 三国军事将领周瑜 极具个人魅力的历史人物
- 明朝军事 由早期施行的卫所制到后期招募民兵
- 曹刿论战讲的是什么 曹刿论战的主人公是谁
- 拿破仑战争的评价 决定了军事学术发展基本趋势
- 井陉之战与巨鹿之战表现出的韩信与项羽的军事才华
- 军事奇才戚继光真的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吗?
- 军事日军为什么能够横扫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