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健康,医生有着比平常人更多的知识 。于是,许多谣言也就喜欢打着“医生说”的旗号 。比如网上有一篇文章就称:医生永远不吃“圈养的鲑鱼、人工催熟的牛奶、罐装番茄酱、非有机土豆、玉米饲养的牛肉” 。医生真的不吃这5种食物吗?我们来一一解析它们 。
圈养的鲑鱼
文中宣称:“给它们喂食饲料、坏了的大豆以及家禽粪便,导致大量的毒素在鲑鱼体内积聚,被人吃下去后就相当于吃下了这些毒素 。同时,圈养鲑鱼的营养价值也普遍比野生的差,研究发现经常吃圈养的鲑鱼,癌症的患病率会大大增加 。”
实际上,如果喂食的饲料含有大量毒素,那么首先影响的是鱼的生长,养殖者的损失更大 。经过加工处理的家禽粪便可以作为饲料喂鱼甚至牲畜提供营养 。养殖的鱼类某些营养指标会比野生的少,也有一些指标比野生的多,总体而言,不会有“营养价值普遍比野生的差”的结论 。至于“经常吃圈养鲑鱼癌症患病率大大增加”,纯属信口开河 。
养殖鱼类和野生鱼类最大的差别在于:养殖过程中可能会用到抗生素,如果使用不规范,可能出现抗生素残留超标;野生鱼生长速度慢,生长时间长,重金属可能超标 。
非有机土豆
文中说不能吃非有机土豆的原因是“土豆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的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 。”
在农业种植中,规范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足以起到相应的效果,而它们的残留量不会危害健康 。已经有大量的检测数据显示: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在安全和营养方面没有实质上的差异 。
罐装番茄酱
文中说不能吃它的理由是“罐子里衬中的树脂含有双酚A” 。
双酚A是生产环氧树脂的助剂,而环氧树脂是许多金属容器的衬里 。理论上,双酚A可以迁移到食品中,不过迄今为止,所有的安全瓶评估实验都没有显示通过这种途径迁移的双酚A能达到危害健康的量 。FDA在2014年7月更新的双酚A信息中表达了他们目前对于食品接触的双酚A的态度:目前出现于食品中的双酚A剂量是安全的 。
当然,双酚A毕竟有“危害健康”的潜在可能性,而技术上也有了不适用它的替代方案 。“没有必要使用”和“尽量减少使用”,是一种谨慎保守的措施,但是并不意味着使用了双酚A包装罐的食品会危害健康 。
玉米饲养的牛肉
文中说“牛天生是食草动物,但是为了使牛长得更快,农民以玉米或大豆作为牛的饲料 。这会导致牛肉的营养价值变得更低,同时脂肪含量增加,导致人体更易患上心血管系统疾病 。”
“牛天生吃草”,是因为野生的牛没有营养丰富的饲料可吃 。牛跟其他禽畜一样,营养越丰富就生长得越快 。玉米和大豆为基础的饲料,保证了牛生长所需要的全面营养,只会使牛肉的“营养价值更高” 。
所谓“牛的脂肪含量增加,导致人体更易患上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一种很无赖的指控 。就牛肉而言,脂肪含量越高,风味口感越好,就越受消费者欢迎 。而脂肪摄入过多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原因在于人不够节制 。我们可以说这样的牛肉应该“不够健康”,但是把“心血管系统疾病”甩给“玉米饲养的牛肉”,也实在太不讲理了 。
人工催熟的牛奶
所谓“人工催熟的牛奶”,其实是养殖过程中使用了牛生长激素来促进产奶 。至于“这种激素会导致奶牛的乳房发生感染”,并不是激素导致感染,而是注射过程可能导致感染,跟任何打针会增加感染几率是一样的 。
文章称“生长激素会使牛奶中生出一种胰岛素类似物,长期喝高胰岛素类似物的牛奶会使人体患癌风险增加”,这里的胰岛素类似物其实是IGF-1 。牛奶中本来就含有IGF-1,而且不同牛奶中的含量有高有低 。美国FDA对生长激素用于催奶做过全面评估,结论是:使用了生长激素的牛奶中,IGF-1的平均含量要稍微高一些,不过这个“稍微”的幅度在IGF-1的正常波动范围之内,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 。
相关经验推荐
- 健康养生,做到饮食“三不吃”,生活“三不做”,睡眠“三不要”
- 立冬了,养生你要这样做
- 广东凉茶天天喝会肾亏?!
- 吃油别太专一,营养师从不买调和油
- 这些食物越新鲜毒素就越高?
- “过午不食”养生法很害人
- 为何说“吃肉不吃蒜 营养少一半”?
- “带饭致癌说”不可信
- 这些食物是“衰老加速器”,哪些是你爱吃的?
- “仿荤素菜”最好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