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怎么读


陈寅恪怎么读

文章插图
陈寅恪应该读chén yín què ,但读chén yín kè 也不能说就是错的 。 陈寅恪先生名字中的\恪\字的读音问题颇有一些争议 。 一般人都读\ke\,文化界、学术界中人则多数念\que\ 。 有学者根据杨步伟、赵元任《忆寅恪》一文中的记载,认为赵元任先生指出\陈先生自己读‘恪\'为ke\ 。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 。 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

陈寅恪怎么读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陈寅恪怎么读】 人物生平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生时祖母黄夫人以其生值寅年,取名寅恪,恪为兄弟间排辈 。 陈寅恪儿时启蒙于家塾,学习四书五经、算学、地理等知识 。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祖父陈宝箴去世后,陈三立举家迁居江苏金陵,在家中开办思益学堂,教授四书五经、数学、英文、体育、音乐、绘画等课程,先后延聘教师有国学大师王伯沆、柳翼谋、周大烈 。 陈家两代素来倡议新政,“思益学堂”领风气之先采用现代化教育,陈三立与教师相约一不打学生、二不背死书,一派新式作风,深得当时两江总督张之洞赞赏 。 如此家学渊源下,陈寅恪自小除打好深厚的国学底子,眼界并扩及东西洋,留学日本前便“从学于友人留日者学日文” 。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 。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复旦公学 。
宣统二年(1910年),自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回国 。
民国七年(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度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