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

文章插图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 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 仲夏端午, 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 是龙飞天的日子, 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 端午龙星既“得中”又“得正”, 处在大吉之位, 恩施普也, 龙德显扬 。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 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 节俗内容丰富 。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 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 至今不辍 。
端午节, 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 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 总的来说, 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 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 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 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 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 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 2006年5月, 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 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 2009年9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

端午节的由来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由来说法甚多, 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 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广最深 。 在民俗领域, 人们习惯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