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东莞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 , 人体感觉热 , 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 , 很容易中暑 。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 “桑拿天” , 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 , 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 。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 , 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 的活动 。
七、两补一适量
补充充足维生素 , 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苦瓜、荔枝、甜瓜、桃、梨等新鲜果蔬;还需喝些绿茶为佳 。
补充水和无机盐 , 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 , 豆类或豆制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 。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 , 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
适量地补充蛋白质 , 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
冬病夏治
作用机理
冬为阴 , 夏为阳 ,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 , 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 , 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 , 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 , 或重感阴寒之邪 , 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 , 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 , 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 , 通过温补阳气 , 散寒驱邪 , 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 , 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 , 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 , 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
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贴敷 , 现代研究发现 , 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 , 促进血液循环 , 改善周围组织营养 。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 , 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 。另外 , 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 , 使其产生抗体 , 提高免疫功能 , 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一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 。
方法
由于虚寒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常常是在冬季发作或加重 , 而在夏季缓解或消失 , 如果在夏季能够在此类疾病相对处于缓解期的时候给予治疗或预防措施 , 有利于减少或减轻冬季的病证 , 这正是中医“既发之时治其标 , 未发之时治其本”之治病原则的体现 。夏季虚寒性疾病病情较稳定 , 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 , 如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 , 驱逐寒邪;采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外治方法温通经络、散寒祛邪 , 都可以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 , 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 , 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 , 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 , 或内服药物等 ,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 , 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 , 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 , 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着 ,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 , 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 ,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 第四个庚日为中伏 , 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 。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 , 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 。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 , 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 , 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 。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 , 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 , 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
相关经验推荐
- 小暑节气 关于小暑的饮食习俗和养生原则
- 养母的花样年华大结局是什么
- 别不服老,60岁以后为了更好地养生,应及时补充营养素
- 一名肿瘤医生患癌后的忠告:重视养生,从每天坚持喝水开始
- 节气养生:大雪养生9原则,让你无病一身轻
- 不是所有人都必要养生的,这5种情况的人更需要养生,赶紧对照一下
- 肥胖孕妇的饮食安排 西洋参炖鸡汤有助养胎
- 偏食孕妈营养经 营养均衡是关键
- 怀孕初期该怎么吃 怀孕初期营养食谱
- 多喝水更养生?喝不对反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