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理论 成人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概念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成年人是否还有意义
(1)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特征:0 ~ 2岁 , 属于认知发展中的感性运动时期 , 从道德发展的角度来说是道德情感启动时期 。 2 ~ 6、7岁 , 属于认知发展中的前算期 , 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初始阶段 。 可以称之为道德的“他律”阶段 。 “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到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的制约和控制 。 6岁、7 ~ 11岁、12岁 , 这个阶段属于具体操作阶段 , 就道德发展而言 , 属于“自律”阶段 。 11岁、12 ~ 14岁、15岁 , 这个阶段属于正式作业阶段 , 处于品德发展阶段 。 属于“正义”的阶段 。 (二)皮亚杰道德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1 。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他们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 , 这一点是肯定的 。 在皮亚杰看来 , 无论是儿童的道德判断、道德情感 , 还是对道德规则的学习和理解 , 都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 。 2.丰富和发展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 并确定了教育的适当作用 。 他指出 , 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牢不可破、不可逆转的连续过程 , 可以概括为“自爱——他律3354自律3354正义”等阶段 , 并对每个阶段的道德发展做了详细的论证 。 将皮亚杰的理论延伸到道德教育中 , 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 。 第一 , 孩子道德意识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 第二 , 开发智力是提高儿童道德意识的必要条件;第三 , 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道德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不仅能给人以很大的启示 , 而且也存在一些不足:(1)偏重于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 , 而忽视了道德行为尤其是良好习惯行为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 。 (2)护士研究了社会道德标准的变化或不同背景对形成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 。

疯狂的理论 成人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概念

文章插图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认知的起源: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 , 同时强调心理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量变和质变 。 (2)认知结构:图式、同化、适应、平衡 。 (3)认知发展阶段:1 。 知觉运动阶段(0 ~ 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只是靠感觉和行动来适应外界环境 。 低级的行为图式是通过爬行和翻滚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的 。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叫做客体永久性(9 ~ 12个月) , 就是孩子认为这个东西并没有真正消失 。 2.术前阶段(2 ~ 7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 认知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计算阶段 。 这个时期孩子的第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 , 即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 3.具体操作阶段(7 ~ 11、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特点与前一个阶段相反 。 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儿童具有守恒性 , 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可逆性 。 4.正式运营阶段(11、12-16岁);在这个阶段 , 儿童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解决问题 , 理解符号的含义 ,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
三、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几个阶段?
【疯狂的理论 成人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概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四个阶段:1 .感觉运动阶段(0-2岁左右)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知觉运动图式 , 儿童通过知觉运动图式来协调知觉输入和动作反应 , 从而依靠动作来适应环境 。 2.在操作前阶段(2-6岁和7岁) , 儿童将自己的知觉动作内化为表征 , 建立符号功能 , 用心理符号(主要是表征)进行思维 , 思维发生质的飞跃 。 3.具体操作阶段(6、7岁至1 1、12岁)在这一阶段 , 儿童的认知结构由之前操作阶段的表征图式向操作图式演变 。 4.正式运算阶段(1 1岁 , 12岁及以后)这一时期 , 儿童的思维发展到了抽象逻辑推理的水平 。 膨胀材料:1 。 思想来源1 。 康德认识论皮亚杰吸收了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 , 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发生学的“图式” 。 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是一种预先形成的观点 。 皮亚杰认为先天图式只是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起点 , 图式主要是在儿童的后天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 2.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强调对内部结构的研究 , 反对对外部现象的描述 。 皮亚杰试图通过儿童的后天活动来探索认知结构的发生和发展 。 他指出 , 认知结构既不是在物理客体中形成的 , 也不是先验地存在于主体本身中的 , 知识的获得必须用一种紧密联系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理论来解释 。 2.道德认知阶段1 。 前道德阶段(0-5岁)前道德阶段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 儿童只能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 这时候的孩子道德认知并不保守 , 不懂规则对社会行为的约束 。 2.在他律道德阶段(5-10岁) , 他律是指道德判断的标准被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 其特点:(1)儿童认为规则和规范是权威人物制定的 , 不能改变 , 必须严格遵守;(2)对行为好坏的评价只基于结果 , 而不基于行为人的动机 。 (3)、视惩罚为天意 , 认为惩罚是维持客观世界道德秩序的手段 , 赞同严刑峻法 。 (4)单方面遵从权威有一种遵从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 3.自主道德阶段(10岁以后)的自律 , 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支配 , 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自身 。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1)认识到规则是相对的 , 是可以改变的 。 规则是做人的基础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