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猛将”余承东,为晚节而呐喊( 三 )


不难发现 , 与华为进行HI模式合作的伙伴多为大厂 , 而华为智选才是中小厂家的救命稻草 , 华为在车界的影响力还远未触及手机时代的巅峰 。
此外在欧洲战场 , 亦有华为其他业务的合作伙伴 , 造车之心呼之欲出的余承东又该如何调节 。
过冬华为与救火英雄为了抵御上个冬天 , 华为十多年前卖掉了做电气的新华三 。 这个冬天 , 华为故技重施靠着出售荣耀和超聚变屯足了过冬粮 , 但没有人能回答严寒有多凌厉、春天有多远 。
2021全年 , 华为营收6368亿元 , 同比下滑28.6% , 三大脊骨中运营商业务营收下滑7% , 消费者业务营收下滑49.6% , 仅企业业务略增2.1% 。
因此 , 活下去、守住基本盘 , 才是华为当下最为急迫的事 。
只是眼下的战局对华为极为不利 。 以收入占比最大的运营商业务为例 , 抛去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的海外市场 , 国内的现状亦不容乐观 , 早前光子星球从某省运营商了解到 , 业内对华为5G解决方案颇有微词 。
纵使华为能凭借本土企业的优势干掉爱立信、诺基亚 , 但却干不掉公、私合营的中兴通讯 。 而解禁归来的中兴势必会在技术、市场方面重塑话语权 , 华为的“蛋糕”终遭分食 。 更何况经历一场浩浩汤汤的5G建设大潮后 , 国内三大众运营商已然收缩了扩建步调 。
从资本开支计划来看 , 2022年中国电信5G网络投资同比下降10.5%;中国移动略减3.5% 。 尽管中国联通未公布资本开支计划 , 但其董事长王晓初已在财报会议上表明5G投资将在明年进入下降阶段 。
目前 , 华为运营商业务的强势在于其拥有5G领域全球最多的专利技术 , 可再深的护城河也敌不过技术脉络的“变道” 。
2019年 , 在美国牵头下 , 通讯行业里涌现出旨在绕开华为专利的OpenRAN技术 , 爱立信、诺基亚和三星等电信设备制造商均参与其中 。 尽管该项技术本身尚未成熟 , 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均已开始部署Open RAN的5G基站 。
即便是在国内 , 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运营商也已开始了自研5G拓展型小基站集采的尝试 。 也就是说 , 华为依仗的专利护城河很可能被逐渐填平 , 更何况华为还面临着芯片断供的桎梏 。

另一方面 , 随着一众在C端市场受阻的互联网玩家接连加深产业互联网布局 , 华为在B端市场处境亦愈发艰难 。
一位阿里云高级项目经理曾告诉光子星球 , 天翼云和华为云在政企方面拥有深厚资源 , 这种政企优势很难被打破 。 如果真要在运营商和华为两个中选一个 , 可能华为的胜算并不大 。
2021年 , 移动云营收242亿元 , 同比增长114%;天翼云营收279亿元 , 同比增长102%;联通云营收163亿元 , 同比增长46% 。 相比之下 , 华为云营收201亿元 , 仅超过末位的联通云 , 且34%的增速较三家均落下风 。
随着一众“根正苗红”厂商在云端的不断发力 , “保护”华为的G端资源或许也在暗变 , 订单也不再像初遭制裁时“喂到嘴里”那般蜂拥而至 。
华为此番无处安放局面 , 像极了20年前 。 彼时 , IT寒冬使华为各项业务濒临困局 , “内部创业”浪潮使李一男携华为技术、人才出走 , 最终导致华为2002年下起了成立以来的“第一场雪” , 首次出现负增长 。
值得注意的是 , 正是当时的困局促成了华为终端的成立 , 同时余承东远赴欧洲 , 靠着“压强原则”打下了市场 。 而当下 , 华为消费者BG变更为终端BG进军商用领域 , 华为也屡陷“造车与否”的传闻 。 而掌舵人 , 正是余承东 。
据家乡邻里透露 , 余承东自小好斗 , “余承东干架特狠 , 不要命的 , 就算满脸血也要继续打 , 直到打赢 。 ”这也顺应了“压强原则”那股啃最难啃的骨头的血性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