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三翼鸟还未飞出李华刚的“微笑”曲线( 三 )


另外 , 三翼鸟目前并未与市面上主流厂商达成合作协议 , 家电产品还仅局限于海尔内部 , 这就意味着 , 消费者喜欢的一些智能单品或者其他设备因为通信协议等限制 , 无法实现跨品牌体验 。
第三 , 定制产品为消费者带来困惑 。 据悉 , 三翼鸟全屋定制价格从十几万到几百万不等 , 但在咨询后发现 , 除了部分家电标注为海尔或旗下品牌外 , 乳胶漆、地板、卫浴、窗帘等产品均未标明所用品牌、型号 , 只是以海尔精选、质量可靠等说辞带过 。 这难免会让消费者对三翼鸟全屋整装的效果产生一个问号 。
2018年 , 李华刚参与了央视王牌综艺《挑战不可能》的节目录制 , 在海尔三台洗衣机完成在凌空4米的跷跷板上高速运转的挑战后 , 笑着说道 , “《挑战不可能》实际上是考验我们企业能不能够一直具备把用户的需求变成可能的能力 。 ”
需要承认的是 , 三翼鸟确实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家装新思路 , 但目前还没有具备将用户所有需求 , 尤其是售后需求变成可能的能力 。
模式之争待验证
回归到整个智能家居赛道 , 李华刚多少也有些赌的成分 。
2013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崛起 , 智能互联的概念在家庭场景中流行起来;2015年前后 , 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硬件品类爆火 , 彻底点燃了市场 。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以及传统家电厂商介入 , 不同的竞争模式也涌现出来 。 以BAT为主的互联网厂商 , 采用流量+生态的路线 , 聚焦单品 , 发展平台;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的手机厂商 , 打造1+N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还有就是三翼鸟打造的场景生态 , 出售单个场景里的整体解决方案 。
在智能家居的行业中有个共识:行业巨头联手制定一套标准或者推出一套公共体系 , 否则什么全屋智能、智慧生态的构建永远是纸上谈兵 , 描绘出来的场景都是一个个单品鸡肋的堆砌 。
目前的情形是 , 各路巨头之前虽然有心牵头 , 但最终还是拉起独立生态“保护圈” , 拉拢小商家各自为战 。 看似占山为王 , 却也决不出胜负 。
智能生态平台建设的目的 , 是通过顶层设计思路 , 赋能生态硬件和智能家居产品 , 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 解决各智能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 。
这也就造成每种模式都存在优缺点 。 例如BAT在设备互联方面存在优势 , 但在设备制造上却不如家电厂商;小米、华为的生态优势较大 , 能够实现一个App带动全屋智能 , 但不足之处在于设备与设备间存在割裂;三翼鸟的优势则在冰箱、洗衣机以及空调这些产品“硬实力”方面 , 在平台搭建等“软实力”方面还有差距 。
然而为什么说李华刚是在赌?因为相比之下 , 三翼鸟除了涉及智能家居外 , 也变相进入了家装行业 , 拉长了战线范围 。
要知道家装行业鱼龙混杂 , 2万亿的市场里始终没能跑出公认的龙头 , 并且家装市场的非标准化也注定这是一个难以做大的市场 。 相反家电却是以标准化产品为大规模发展的基石 , 双方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 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明显 。
另外当下智能家居家装市场也还处于起步阶段 , 消费者还未受到充分教育 , 三翼鸟这种前装模式 , 与其他厂商的后装模式相比 , 存在成本高、改动大、安装复杂等先天弊端 , 在这个阶段也很难获得更多认可 。
不过需要知道的是 , 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不是没有需求 , 而是受价格、联动性等因素影响 , 当前市面上的产品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
而从主流企业的探索来看 , 共性都是一体化设计安装、在自有体系与网络内互联互通 , 并具有一站式服务等特征 , 这也是当下行业发展的趋势 。 所以企业想要提高智能家居渗透率扩大影响 , 就势必要解决技术、价格等难题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