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国动画——从塑造典型形象到创造经典作品

技术|中国动画——从塑造典型形象到创造经典作品
文章图片

动画电影《鹿铃》剧照 。
技术|中国动画——从塑造典型形象到创造经典作品
文章图片

动画电影《南郭先生》4K修复版海报 。
技术|中国动画——从塑造典型形象到创造经典作品
文章图片

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剧照 。
技术|中国动画——从塑造典型形象到创造经典作品
文章图片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海报 。
在动画技术并不发达的上个世纪 , 中国动画人创造出生动传神、极富东方神韵的艺术形象 。 在动画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 , 我们对动画形象的塑造更应该形神兼备 , 让技术服务于内容 。
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 , 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 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学 , 尤其是造型艺术的丰厚传统 , 注重从古典小说、民间文学中萃取题材 。
今年是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 。 翻阅百年中国动画史 , 从上世纪的《铁扇公主》《神笔》《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南郭先生》等经典名篇 , 到新世纪以来受到观众喜爱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等作品 , 都因为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而深入人心 。
百年中国动画 , 从塑造典型形象到创造经典作品 , 生动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取材自中国古典小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故事的经典原型 , 通过典型化的创作方法 , 生成既有鲜明个性又具普遍共性的艺术形象 , 对当下中国动画的创新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
形象塑造
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塑造典型形象是文艺创作的中心问题 。 形象立则作品立 , 一部艺术作品缺少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 , 很难称之为成功 , 更不可能传世 。 自诞生之日起 , 中国动画就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 , 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 成功塑造了诸多影响至今的典型形象 。
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 上映于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真正做到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 。 该片借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 , 创造出一群栩栩如生的小蝌蚪形象 , 让茅盾发出“名画真能动 , 潜翔栩如生”的感叹 , 在中国动画史上 , 为南齐画家谢赫所言的“气韵生动”留下最初的注脚 。 上世纪60年代 ,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一方面追随当时的审美潮流 , 另一方面保留性格鲜明的艺术神韵 , 成功塑造了一个集勇敢与活泼于一体的孙悟空 , 其惟妙惟肖的形象被几代观众铭记 , 也影响到其后很多艺术创作 。 1979年版的《哪吒闹海》中 , 著名画家张仃设计的哪吒造型 , 既具有“神”的超凡脱俗气质 , 又有了“人”的生活气息 。
纵观中国动画史上的这些经典形象 , 无不是把握住了中国传统美学中“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原则 。
在经典形象被反复重写的当下 , 唯有融通时代审美、价值观念与创作理念 , 才能赋予经典原型以新的神韵、新的价值 。 2015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结合时代语境 , 在取材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塑造出桀骜不驯、侠气冲天的孙悟空 ,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哪吒是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孩童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