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养殖技术及鲤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五 )


【病原诱因】肠型点状产气单孢菌 。
【流行病学】草、青、鲤鱼中非常普遍 , 死亡率很高 , 一般死亡率在50%左右;此病在一年中可表现出两个明显的流行季节 , 5~6月和8~9月多发 。此病往往和细菌性烂鳃病同时并发 。
【防治方法】①磺胺胍治疗:每10公斤吃食鱼第一天用药1克 , 第2~6天的用药量减半 。②治疗肠炎与烂鳃病并发时 , 全池遍洒2-3ppm五倍子 , 同时连续6天投喂呋喃唑酮药饵 , 药量为每天10公斤鱼用药100毫克;病情严重时 , 呋喃唑酮的首次用量加倍 。③按每10公斤鱼用大蒜50克拌料投喂 , 每天一次 , 连喂3天 。
6、肤霉病
【症状表现】霉菌最初寄生时 , 肉眼看不到病鱼有什么异常 , 当肉眼看到时 , 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 , 向内外生长 , 当受伤较深时 , 霉菌可向内深入肌肉 , 蔓延到组织细胞间隙 , 向外长成的菌丝 , 似灰白色棉毛状 , 故称"长毛或白毛病" 。鱼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 , 病鱼焦躁不安 , 运动不正常 , 产生与其它物体磨擦现象 , 以后鱼负担过重 , 患处肌肉腐烂 , 病鱼行动缓慢 , 食欲下降 , 终归死亡 。在鱼卵孵化过程中 , 此病也常发生 。受害的鱼卵上 , 可见至菌丝侵附在卵膜内 , 卵膜外的菌丝丛生在水中 , 故有"卵丝病"之称 。被寄生的鱼卵 , 因其菌丝呈放射状 , 故又有"太阳籽"之称 。
【病原诱因】水霉和绵霉属真菌 。
【流行病学】一年四季都有此病出现 , 全国各养鱼地区均有流行 。此类霉菌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 , 各种饲养鱼类 , 从卵至各种年龄的鱼都可感染 。鱼卵孵化季节 , 一般在春季水温上升到18℃左右开始 , 此时的水温最适宜于水霉菌的生长繁殖 。在亲鱼产卵后 , 水霉菌先在未受精的鱼卵上生长、繁殖 , 在适宜条件下 , 连续用无性繁殖形成动孢子囊的方式 。放出大量动孢子感染受精的鱼卵 , 因此在受精的鱼卵上常可镜检到萌发的菌丝体 。此种已感染的鱼卵 , 在开始感染的初期 , 其胚胎发育尚能正常进行 , 但在后期 , 当菌丝进入内部 , 或卵膜外部全被包围 , 加之受到临近死卵严重感染水霉的影响 , 使鱼卵胚胎发育中途死亡 。特别在阴雨天 , 水温低(15~20℃)时 , 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 , 造成大批鱼卵因感染水霉而死亡 。
【防治方法】①鱼池用生石灰清塘 , 可以减少此病发生 。②在捕捞、搬运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仔细 , 勿使鱼体受伤 , 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 能预防此病发生 。③勿收集鱼体受伤的鱼作亲鱼;亲鱼进池前 , 用不着%孔雀石绿软膏或适量的磺胺药物软膏涂抹鱼体 。④发病时 , 可采用0.15~0.2ppm的亚甲基蓝全池遍洒 。⑤对鱼卵水霉病的预防:首先应设法提高受精率 , 控制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产卵;其次 , 对鱼巢上的卵进行淋水孵化 , 可以减少或中断水霉动孢子对鱼卵的感染机会 , 能获得较高的孵化率 。⑥对粘性鱼卵在池塘孵化时 , 可用法7ppm的孔雀石绿浸洗10~15分钟 , 连用2天 , 以后每天早晨和傍晚用70~100ppm的溶液10~15公斤在孵化架附近水面遍洒一次 , 直到鱼苗孵出时为止 。⑦采用流水孵化的鱼卵 , 每隔6~8小时加孔雀石绿溶液一次 。直到鱼苗孵出时为止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