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油是什么提取的 橄榄油是用什么做成的

在很多人眼里 , 橄榄只分布在西地中海沿岸 。 50多年前 , 周恩来总理将橄榄从异国他乡阿尔巴尼亚引入中国 , 武都区白龙江沿岸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谷和半山地区成为橄榄的最佳适宜生长区 。 从那以后 , 这种舶来品就一直在陇南生长 。
多年来 , 在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 陇南市以油橄榄产业为特色产业 , 解决宜居地区群众脱贫问题 , 取得了显著成绩 。

橄榄油是什么提取的 橄榄油是用什么做成的

文章插图

一、最佳适宜生长区域
“中国橄榄之乡”
橄榄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八世纪 。 当时橄榄是通过丝绸之路从波斯传入中国的 。 之后 , 中国开始了漫长的橄榄引种过程 。
直到1964年 , 周恩来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 , 阿尔巴尼亚政府赠送了1万多株橄榄树苗 , 作为“中阿友谊树”正式引入中国 , 在长江流域8个省区的12个引种地试种 。
据统计 , 从1956年到1987年的30年间 , 先后有156个注册油橄榄品种传入我国 , 江南各省区油橄榄发展热潮如火如荼 。 在高峰期 , 200多个县种植了2000万株橄榄 。
在油橄榄发展初期 , 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和不清楚适宜的环境 , 许多引进的油橄榄品种不能适应当地的水土 。 此外 , 苗木质量差 , 座果率和产量低 , 影响农民种植收入和积极性 。 许多种植区停滞不前 , 有些甚至下降 。
没想到 , 在原本不在引种试验区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 , 油橄榄长势和结果都很好 。
1975年 , 在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宋平同志的关怀下 , 陇南开始引种橄榄 。 当时作为科技交流 , 原武都林业研究所首次从汉中保和林场引进了4株卡林品种的苗木进行试种 , 5年后开花结果 。
这种偶然发现的“巧合” , 让陇南的橄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 从引种试验、示范推广 , 到现在的产业化发展 , 陇南油橄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陇南的白龙江河谷、白水江河谷、西汉水河谷都是干热河谷 , 土壤中性偏碱性 , 降雨量在500mm左右 。 气候和土壤条件与地中海沿岸非常相似 。
经过反复考察和论证 , 确定武都区白龙江流域海拔1200米以下的河谷和半山是我国油橄榄最适宜生长的地区 。 经市区两级科研人员试验推广 , 种植海拔提高到1500m范围内19个乡镇420个村 , 适宜种植油橄榄面积约50万亩 。
经过50多年的艰苦开发 , 截至目前 , 陇南已开发白龙江流域的武都区、宕昌县 , 白水江流域的文县 , 西汉水流域的礼县、西和县油橄榄60.86万亩 , 占全国的49% 。 橄榄鲜果年产量3.8万吨 , 占全国的81%;一次采油年产量5700吨 , 占全国的85%;综合产值达12.51亿元 , 占全国油橄榄总产值的75% 。 陇南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油橄榄示范基地” 。
中国林科院油橄榄专家邓说:“陇南油橄榄试验示范的成功 , 挽救了中国油橄榄产业 , 看到了中国油橄榄发展的新希望 。 橄榄望陇南 。 ”
如今 , 走在陇南的山野里 , 橄榄树在山坡上、在山谷里生根发芽 。 而奥莉芙终于漂洋过海 , 找到了最舒适的家 。 在国际橄榄油理事会《世界油橄榄分布图》上 , 陇南被划分为一级适宜区 。
b , 强力支撑———
“做大做强橄榄产业”
“做大做强陇南橄榄产业” 。 这是所有人的目标
2010年起 , 我市成立了油橄榄发展中心和经济林研究所研究所 , 武都区也成立了油橄榄产业办公室、油橄榄研究所、陇南油橄榄发展协会 。 完成重大科技项目4项 , 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 , 获得专利2项 , 选育油橄榄良种7个 , 为油橄榄发展注入了技术和人才力量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