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电商赛道龙头崛起,玩家们的较量依然是“长期战争”?( 二 )


以转转为例 , 自3月起 , 集团C2B日均回收量已经达到15000台的量级 , B2C业务的前置仓覆盖了全国85%的城市 , 加上5月集团月活已经突破5000万 , 整体的规模已经稳居第一梯队 , 规模跑起来了 , 成本控制将水到渠成 。
不过平台更需要警惕的是 , 二手电商行业还有三座大山 , 流量、信任和粘性 。
二手电商们缺乏持续的流量来源 , 主要原因在于二手交易的特性——它是典型的需求精准但很难延续的商业行为 , 买卖二手对普通用户而言始终是特定时间的特定需要 , 所以二手电商面临用户用完即走的尴尬 , 平台变成了工具型产品 。
所以平台们各有奇招 , 闲鱼利用淘宝挖掘潜力;转转背靠腾讯 , 获得了微信“九宫格”的一个位置;爱回收与京东拍拍合并之后 , 获得了有力的流量支持 , 并且它发力线下门店最早 。
二手电商赛道龙头崛起,玩家们的较量依然是“长期战争”?
文章图片
问题在于增量 , 或者说 , 二手交易本身的成长性跟不上平台增长的要求 。
尽管2020年二手电商渗透率已经达到23% , MobData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 中国二手闲置经济交易额在2020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12540亿 , 2020年全年二手电商的交易额却只有3745.5亿元——其他的体量流去了线下 , 消费者更相信看得到的“中间商” 。
后二手时代 , 二手电商的流量争夺战除了要面对同行的穷追猛打 , 还要提防以华强北回收柜台为代表的“老一代” 。
二手交易的特性还带来了粘性问题 , 亦或者叫平台忠诚度 。 传统电商巨头都忧心忡忡的留存问题 , 二手电商拿什么解决?
在这一点上 , 以闲鱼为代表的头部平台可以说凭借更高的可信度获得青睐 , 以妃鱼、红布林为代表的垂直品类平台也抓得住核心人群 , 但竞争者终究存在 , 从初期的价格战到后期的运营 , 风向随时可能变化 。
而在交易过程中 , 人-平台-人的信任问题更是需要持续优化的 , 毕竟作为中转站 , 平台很难对C端产生绝对的约束力 。 好消息是趋势总归向好 , 转转2020年C2C交易的申请仲裁占比为0.38% , 与2019年的0.53%相比下降了0.15% 。 如果平台愿意上心 , 消费者会更容易做出选择 。
相对国内“一超多强”的局面 , 国外二手电商的风更早吹进资本市场 , 它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理念?
美国二手电商生意迈入收获期 , 国内平台们要学什么?
今年以来 , 美国版闲鱼Poshmark和ThredUp先后上市并大涨 , 6月 , 市值超200亿美元的美国电商平台Etsy花16亿美元买下英国二手电商平台Depop 。 在这之前 , TheRealReal这种专注二手奢侈品的平台都已上市 , 如果说中国的二手电商还在努力生长 , 美国的同行们就已经开始收获了 。
从它们的经验来看 , 最核心的两点分别是供应链和社交建设 , 供应链是经营基础 , 社交的故事就是流量和粘性的故事 。
供应链的建设程度影响到交付和履约 , 既对用户的评价与二次使用有重要意义 , 又关系到最终的成本控制 。 服饰二手电商ThredUp通过优化供应链环节 , 将上门取件、消毒、分类、配送等流程整合 , 通过C2B2C模式优化各职能中心尤其是分销中心的建设 , 扩展了盈利空间 。
Piper Sandler等机构都给予了这家年轻的二手电商增持评级 , 看好这种供应链的优化模式 。
而社交与电商的融合符合新一代消费者的习惯 , 更是天然的流量来源和粘性建设者 。
Depop被Esty垂青的最大原因是 , 它融合了Instagram和eBay的双重特色 , 聚集了一大批Z世代用户 , 这正是Etsy最看重的 , 既有消费能力 , 又有消费欲望的下一代消费者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