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商业化真相其实还有很长的距离才能落地( 三 )


因此 , 这些数据如何储存及有效的处理、应用 , 也将对人类带来新的挑战 。
其三 , 难以规模化量产 。
通过上文百度自动驾驶汽车量产下线仅100量 , 以及2018年3月 , 国际自动驾驶汽车头部企业Waymo 表示到2020年将增配2万辆搭配自动驾驶技术的捷豹 I-PACE车型 , 也不难看出 , 无人驾驶汽车的规模化量产存在巨大的困难 。
这一方面是因为 , 硬件难以规模化 。 要知道 , 如果将 L4 或者 L5 级别的无自动驾驶汽车视为未来无人车上的主角 , 也即马路上跑的全部是不需要人类接管的车辆 , 那么这些车一定会装备大量的传感器 , 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多个摄像头等等 。 这也意味着 , 如果真的要急速扩大无人驾驶汽车的规模 , 传感器的生产规模也必须跟上 。 这对于现阶段的传感器制造商来说 , 无疑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
除了无人驾驶车需要大量的传感器阻碍其规模化外 , 无人驾驶汽车的批量生产 , 瓶颈也非常明显 。 一方面 , 传感器装载在车辆后 , 能否承受不间断的应用 , 其可靠性还没有实际验证 , 这也意味着存在着不可预知的风险 。
另一方面 , 因为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 , 那么就像现在的充电车难于普及一样 , 也将需要在全国各地布局相应的维护传感器、车载计算机 , 以及修复或更换各类零部件 , 这不仅需要有掌握这些新型技术的人才来匹配这样的市场需求 。 也需要有并高效率的、系统化、专业化的运营团队 。
而目前无人驾驶公司的精力都在技术研发上 , 对于建立全国性甚至国际化的运营团队 , 几乎没有任何经验 。 加上行业基础数据与相关标准的缺失 , 也将毫无疑问会带来极大的挑战 。
最后 , 不同国家的驾驶习惯与法律条款不同 , 可能面临伦理挑战 。 不难理解 , 一套自动驾驶系统基本不可能在两个国家使用 , 而且 , 如果车辆违反交通规则 , 责任归属也难以界定 。 换句话说 , 无人驾驶汽车很难进行规模复制 , 不管是地图、区域 , 或者是国家 。 也就是说 , 这是一个难以形成国际标准的行业 , 注定会因此导致规模受限 。
结语
在路面的车辆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拥挤的当下 , 自动驾驶汽车无疑是未来的趋势 。 但一个新兴行业的出现 , 必然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 自动驾驶汽车从研发到应用 , 从生产到销售、运营也一定是个系统工程 。 而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实验室阶段 。 即使是有一些车型号称已经开始量产 , 在蓝科技看来 , 也不过是小批量试 , 距离商业化还有很远的距离 。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 未经授权任何网站及平台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