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能力建在组织上的华为实践( 四 )
二是华为的战略路径和原则 。 对于华为来说 , 第一 ,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原则:核心技术、资源综合优势、整体扩张 。 即当一个机会在这三个方面有利于公司积累的时候 , 比如 , 有一个业务有利于企业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放大 , 有利于资源的综合优势 , 并且对其他业务能起到带动作用 , 利于整体扩张 。 也就是说 , 一个新业务并不是“另起一行” , 而是能够与原来的业务保持整体性 , 它才会进入 。
第二 , 提出了三个“顺应”原则:技术趋势、市场趋势、社会趋势 。 一个新业务或者一个新领域 , 要顺应这样三个发展趋势 , 否则就不适宜选择 。
第三 , 动力环 。 企业动力的逻辑闭环包括机会、人才、技术、产品 , 这是企业成功的四个关键要素 。 但是 , 企业要从哪里着手进入这样的闭环?多数企业都在强调人才 , 华为也一样 。 它对人才的基本假设是 , 人才不是被选拔出来的 , 要在机会当中锻炼成长 。 企业应当给予人才以适当的机会 , 让机会来检验和牵引人才的成长 。
第四 , 成长条件 , 即在合理利润下增长速度的优先 , 超过竞争对手和行业的速度 , 成为领先者 。
第 五 ,管 理 是 战 略 的 一部分 。 到目前为止 , 华为是唯一一家把提高管理水平作为战略的一部分进行体现的企业 。 华为并没有描述具体的战略 , 却定义了战略的出发点以及如何定战略的问题 。
三是对公司成长的要求 。 比如 , 成长领域“第十二条”:我们进入新的成长领域 , 应当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技术水平 , 有利于发挥公司资源的综合优势 , 有利于带动公司的整体扩张 。 顺应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 顺应市场变化的大趋势 , 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 就能使我们避免大的风险 。 只有当我们看准了时机和有了新的构想 , 确信能够在该领域中对顾客做出与众不同的贡献时 , 才进入市场广阔的相关新领域 。
再如 , 成长的牵引“第十三条”: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引力 。 这四种力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 机会牵引人才 , 人才牵引技术 , 技术牵引产品 , 产品牵引更多更大的机会 。 加大这四种力量的牵引力度 , 促进它们之间的良性循环 , 就会加快公司的成长 。
还有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等 , 都讲的是对公司成长的要求 。
四是经营思想 。 第一 , 技术和质量突破以摆脱低层次竞争 。 第二 , 多元化紧紧围绕资源共享展开 , 抵御诱惑 , 避免分散 。 这意味着 , 企业要进入新的业务领域 , 一定要站在资源共享的角度 。 第三 , 选择大市场 。 华为认为 , 大企业是由大机会成就的 , 大机会来自大市场 , 所以 , 市场规模不够 , 一定不会产生大企业 。 第四 , 严格控制进入新领域 , 要抵御进入新领域的冲动 。 第五 , 规划外项目用内部创业形式 。 第六 , 高投入取得产品技术和性价比优势 + 大规模席卷式营销 , 这是华为核心的经营模式 。 第七 , 压强原则 。 对华为来说 , 在必须要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 , 一定会找准里面的关键成功要素 , 并在这个地方高于竞争对手进行资源投放 。 华为提出 , 要以 1.7 倍的资源投放于关键成功要素之上 , 这个数字来自《战争论》当中的蓝契斯特法则 。 第八 , 对外合作 。 华为认为 , 必须要学会借船出海 。 第九 , 终身服务和服务网络 。 华为认为 , 在产品和质量还略逊于市场要求的时候 , 必须首先以服务赢得客户的尊重 。 第十 , 顾客满意度是一切工作的准绳 , 一切围绕着客户满意展开 。
相关经验推荐
- ios16|iPhone13PM升级iOS16b3高刷突破极限,续航能力更强,附升级建议
- 小米科技|雷军的小米把深圳的小米给告了,结果深圳的小米赔了上千万
- |你敢把iPhone时间调到1970年1月1日吗?
- ColorOS|鱼和熊掌兼得!ColorOS 后台优化新方案出炉,保活能力达95%
- 阿里巴巴|简单3步,搭建专属网盘
- 联想|看这架势是想把联想逼上绝路,没有想到雷军还藏了一手
- 三星|想要五年内不换手机,建议一步到位,目前只有这三款手机符合要求
- 海信|这4种家电,越“高级”反而越“鸡肋”,建议选普通款就好
- 笔记本电脑|小米有必要把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搞到4K?
- 机器人|越南吸引多家大厂前往建厂,小米也加入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