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1%独家版权”后,音乐行业如何变天?( 三 )


那么 , 随着行业变化 , 取消“1%独家版权”后 , 产业链上下游话语权是否会发生极大转变?
根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 在非独家版权模式下 , 音乐平台向唱片巨头支付的版权费用甚至比“独家”合作高 。 这意味着 , 不管是腾讯音乐 , 还是网易云平台 , 未来想让平台出现所有的曲库 , 仍将付出不小代价 。
硬币另一面 。 在版权费用水涨船高的同时 , 是中国流媒体音乐市场令世界瞩目的高速发展 。
放弃“1%独家版权”后,音乐行业如何变天?
文章图片
中国音乐市场2018年排全球第7位
2013年 , 中国音乐市场规模全球排名第21位 。 2016年 , 中国成为世界流媒体音乐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 市场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 。 2017年 , 全球排名第10;2018年 , 全球第7位 。 这意味着 , 中国音乐产业仅用4年时间 , 从全球音乐市场的边缘角色杀进了前十名 , 并朝着更为头部的目标前进着 。
普通消费者经过十多年以来的消费习惯 , 以及正版意识的培养 , 已经逐渐树立起来了版权意识 。 这也是当前中国数字付费音乐市场规模逐年递增的内因 。
很大程度上 , 这得益于中国音乐产业版权正版化的快速推进——不可否认 , 无论是腾讯音乐 , 还是网易云 , 关闭前的虾米音乐 , 都在助力打击盗版、侵权行为 , 培养付费用户意识 , 最终促进音乐市场健康发展上 , 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
同时 , 从生态来看 , 无论是内容创新、扶持原创音乐人的成长 , 还是付费用户不断增长、付费意愿不断增强 , 都可以看到整个音乐行业呈日趋良性发展生态结构发展 。
其中 , 最明显的就是音乐人生存现状得到了极大改变 。
对中国音乐人而言 , 上一次黄金时代 , 要追溯到数十年前的CD时代 。 此后 , 随着盗版横行、付费意识不强等问题 , 哪怕是大牌音乐人 , 其生存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 。
放弃“1%独家版权”后,音乐行业如何变天?
文章图片
2016年之后 , 各大平台推进版权正版化的同时 , 扶持音乐人成为行业共识 。 腾讯音乐“原力计划”“亿元激励计划”、虾米“寻光计划”、网易云“石头计划”、“云梯计划”等应运而生 , 从流量扶持到激励机制 , 各大音乐平台暗自较劲 , 争相加码 。
从扶持效果来看 , 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都做得算不错 。 2020年 , 腾讯音乐人公布了三周年的成绩 , 3年时间为音乐人创造了5.9亿的收入 。 同样据网易云音乐的招股书披露 , 截至2020年底 , 网易云音乐已入驻了超过23万名独立音乐人 , 其歌曲的播放量占到平台的45% 。
曝光、收益始终是音乐人最主要需求 。 《2020中国音乐人报告》显示 , 音乐人来源于数字音乐平台或短视频直播平台的收入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有75%的音乐人能从数字音乐平台获得收入 , 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只有49% , 此外半数以上音乐人的数字收入都有增长 。
放弃“1%独家版权”后,音乐行业如何变天?
文章图片
从上述数据来看 , 虽然不能下结论 , 中国音乐人的生存环境 , 已回到CD时代的黄金时代 , 但相比2015年之前 , 已是非常大的改变——这背后 , 与音乐平台成熟后 , 放大独立音乐人平等进场机会 , 让越来越多小众圈层被重视 , 不无关系 。
此外 , 在庞大“非头部”音乐人群体依旧需要更多持续成长空间 , 以及音乐作品突破圈层上升渠道的同时 , 相比多年之前 , 中国原创音乐影响力同样大幅提升 , 即便从全球对比来看 , 行业规模、内容产出以及市场关注度上都呈现出良好上升趋势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