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大健康新解:软硬一体、30秒测血压、MRI下基层

华米大健康新解:软硬一体、30秒测血压、MRI下基层
文章图片
采写/万天南
编辑/陈纪英
大佬的尽头是生命科学 , 医疗服务行业正在成为全球大佬的“收割机” 。
中国以及全球最聪明的脑袋如巴菲特、贝佐斯、乔布斯、马云、马化腾、黄峥、张一鸣等 , 都集结于此 , 对大健康和新医改兴致盎然 。
巴菲特和其左右手芒格的抠门(节俭)人众所知 , 但对于有见地的医改专家他们却舍得一掷千金——2009年 , 美国新医改吹鼓手葛文德在《纽约客》撰文 , 批评美国医疗体系“价高质劣” , 芒格看到连连叫好 , 特意邮寄4万美金支票为之“点赞” 。
大佬巨头汇集大健康赛道的“殊途同归” , 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健康本身的终极价值 , 以及作为产业的巨大缺口和辽阔红利 。
在中国 , 在全球 , 亟需改革的医疗体系改革身患“慢性病” , 其症状要么是看病难 , 要么是看病贵 , 要么是二者兼而有之 。
痛点多 , 机会大 , 根据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规划 , 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迈过8万亿元大关 , 203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会达到16万亿之巨 。 再叠加疫情冲击波下 , 大健康成为全民刚需 , 巨头集体入场 , 大佬长期布局并不意外 。
除了全球政府至上而下的推动之外 , 智能硬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等新势力 , 也正在上位主场——软硬一体化的高科技“新处方” , 能否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慢性顽疾 , 真正推动医疗普惠?

大佬的尽头是大健康

4万美金的点赞支票 , 只是巴菲特布局医疗健康的九牛一毛 。
巴菲特对于美国医疗体系早就心生不满 , “医疗成本的提高 , 就是损害美国经济竞争力的寄生虫” 。 不止满足于口舌逞快 , 2018年初 , 他联手亚马逊和摩根大通 , 声称将组建一家医疗保健公司 , 向效率低下的美国医疗保健系统发起挑战 。
其实 , 在中国 , 大健康也是巨头和大佬集体抢食的“香饽饽” 。
目前来看 , 入局医疗大健康行业的互联网玩家 , 主要有三种 。
第一种玩家是主场在线上的互联网企业 , 同时也逐渐由上而下 , 由软而硬 , 试图助力线下医疗实体数智化等 。
比如 , 阿里健康上市已7年 , 截至今年4月医药电商活跃消费者超2.8亿;腾讯亲自下场搭建智慧医疗等体系外 , 还投资了零售药店、医疗信息化、基因治疗、基因测序等;京东健康去年年底上市 , 目前市值逾3000亿港元 , 等等 。
不仅巨头入局 , 新贵也急不可耐 , 字节跳动陆续上线了“小荷门诊”、“小荷医美”、“小荷早筛”;快手上线了综合类医疗项目品牌“小愉”和“轻蝉”;拼多多正在打造“多多健康”;美团继年初上线“百寿健康网”后 , 又开始进军医美服务等等 。
值得一提的是 , 上述互联网巨头和新贵布局医疗 , 都并非小打小闹 , 而是把其视为长期赛道 。 不过 , 整体而言 , 互联网跻身大健康赛道 , 更多还是是现有医疗服务体系的优化 , 以及存量医疗资源的整合 , 对于实体医疗健康服务还是“浅尝辄止”为主 , 主要聚焦于渠道和连接的数字化 。
华米大健康新解:软硬一体、30秒测血压、MRI下基层
文章图片
第二种玩家则是一肩两挑供需两端 , 一端布局医保服务 , 一端布局医疗服务 , 其典型代表如美国的联合健康、中国平安、水滴集团等等 , 在此不再赘述 。
第三种模式 , 则是由硬入软的智能硬件巨头 , 从可穿戴设备领域切入 , 而后溯源而下 , 延伸到大健康服务 , 典型代表如苹果、华米等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