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栓Q了,我真的会谢( 三 )


另一方面 , 如今 , 品牌方或者达人们想要快速加入甚至是驾驭如今的互联网语言生态 , 就会先发制人——用热梗和流行语占据流量 , 学习年轻人的说话方式 。
“在做网络传播的时候 , 很多品牌方会刻意地去学习这些语言方式 , 目的是接触它的目标用户群体 , 同时‘收割’一批流量 。 ”蒋明昊称 。
如果说以前的互联网流行语更多是被用来表达和传递信息 , 现在的流行语则更多被用来宣传、营销和圈流量 。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 , 栓Q、大冤种等关键词在互联网平台上拥有数亿的观看量 , 不少达人会带上关键词发布“反向种草”相关的视频 。
无论是被动接受达人的洗脑传播还是用户主动接梗玩梗 ,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互联网平台上的流行用语正在占据我们的日常语言空间 , 开口即“黑话” 。
热梗终将过气 , 年轻人要好好说话【别栓Q了,我真的会谢】随着这些互联网“黑话”从线上传播到线下 , 从特定人群传播至学生群体 , 争议和担忧也随之而来 。
其中之一便是 , 人们原本想要通过一种看上去更无害的“黑话” , 来消解系统性的风险 , 但这类“黑话”一旦被长期使用 , 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 。 背后的逻辑是 , 这类“黑话”和流行语频繁地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不管是在互联网平台的标题、视频、评论区、弹幕中 , 还是在严肃的场合中 , 这样下去 , 或将导致一些人表达退化、语言匮乏 。
对此 , 知名汉字博主@王左中右就先后多次发文 , 表达担忧 。 其在文中称 , “每天每时每刻都会很多的新词 , 比如跺jiojio、绝绝子 , 比如一些莫名其妙的首字母缩写 , “钱”打成“Q” , “脸”成了“L” 。 所以我们生活的时代:歌词越来越口水化 , 文学越来越网络化 , 诗歌越来越浅显化 , 大众词汇越来越庸俗化……当什么都可以绝绝子的时候 , 当人人都愿意绝绝子的时候 , 就不会再有什么成语绝句了 。 ”
这样的观点并不是首次出现 , 2021年9月 , 新华每日电讯也在《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一文中指出 , 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达 , 不是你在说话 , 而是“话”在说你 。 久而久之 , 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便被梗塞住了 , 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达想法的能力 。
但有人反对这种说法 , 认为网络热词也是一种语言表达和情绪表达的自由 , 语言自身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生长、迭代和演进 。
需要注意的是 , 从打工人、凡尔赛、内卷到栓Q , 同样是流行语 , 词汇本身所具备的社会性却正在流失 。 新闻传播学教授王佳鹏曾指出 , 网络流行语的关注重点从公共事件转向了娱乐调侃 ,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为什么现在流行热词的广泛使用 , 会引发大量的讨论和担忧 。
小伍称 , “形成这样的趋势 , 背后一定是多元因素在起作用 , 比如互联网群体的快速扩张、传播媒介的改变、短视频和直播带来的娱乐化和碎片化等 。 ”
对此 , 一位网友的总结比较深刻 , “虽然流行语是一部分人共鸣的结果 , 但对每个个体来说 , 流行语终究不是自己的声音 , 它可能会淹没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 使我们处于失语状态 , 失掉主体性 。 相比用流行语 , 我更愿意自己想怎么说 , 就怎么说 。 ”
正如一名传播学学者对开菠萝财经的分析 , 年轻人可以说流行语 , 但不要忘记 , 语言是思想和意识的外衣 , 越是被流行语包围 , 我们越应该好好说话 , 网络热词也不应该不分场合地被滥用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