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创业热情不减,花样入局后,新玩家都想吹“泡泡”?( 二 )


“空白”IP并无壁垒

有数据显示 , 截至目前泡泡玛特在盲盒市场所占份额最大 , 但这个占比只有8.5% 。 相比行业竞争对手而言 , 这一领先优势似乎并不明显 。 正因如此 , 也给一部分中小品牌挑战其行业地位的底气 。
“泡泡玛特之所以成功 , 一是入局的早 , 二是销售的形式新 。 单从IP上看 , 泡泡玛特的竞争壁垒并不高 。 ”广州天河一家潮玩创企的负责人Gary告诉懂懂笔记 , 泡泡玛特旗下最著名的盲盒公仔IP莫过于Molly和Dimoo 。
Molly与Dimoo均属于泡泡玛特的自有IP , 这与日本、欧美的潮玩IP源自动漫、影视剧集不同 。 在圈内人看来都属于“空白”IP , 即人物本身并非出自任何动漫、影视、文学作品 , 不具备有任何故事背景 , 甚至可以说连基本的人设都没有 。
“类似的IP , 任何一家做潮玩的公司都能拿出几十个 , 只是缺乏故事背景、人设 , 很难提升用户的粘性 。 ”Gray指出 , 即便运气好自己推出的“空白”IP火了 , 生命周期通常也不会太长 , 与迪士尼、漫威等旗下经久不衰的影视IP相比差距明显 。
泡泡玛特近6个月来的股价走势盲盒创业热情不减,花样入局后,新玩家都想吹“泡泡”?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富途牛牛
从泡泡玛特的业绩公告也可以看到 , 尽管Molly和Dimoo两大IP在2021年上半年分别实现收入2.04亿元和2.05亿元 , 同比增长了81.9%和74.5% , 但两大IP的收入占比都呈现下降的趋势 。
显然 , 在IP的核心竞争力方面 , 泡泡玛特并没有比中小潮玩品牌走得更远 。 或许是意识到IP上的短板 , 泡泡玛特在最近一年里也频繁推出诸如SKULLPANDA、Bunny等新IP , 甚至尝试与全球知名IP联名 。 除了满足消费者千人千面的需求之外 , 其也试图让营收结构显得更加均衡 。
只是 , 在泡泡玛特新IP尚未能够独当一面 , 旧IP影响力渐渐走弱的节骨眼上 , 恰好给其它潮玩品牌留出了“逆袭”的窗口期 。
“国内大部分的中小潮玩品牌 , 都在寻求与海内外知名IP联名 , 公司最近也在和一家国漫团队洽谈合作 。 毕竟 , 国漫的授权费用也不算太高 , IP粘性也尚可 。 ”Gary告诉懂懂笔记 , 尽管自有、独家的“空白”IP能让产品的利润空间更高 , 但非独占、知名IP则能让产品具备更强的生命力和长尾效应 。
可见 , 对于中小品牌、尤其是创业团队而言 , 开发潮玩产品 , 通常都会寻求与影响力更大、口碑更加稳妥的知名IP联名 , 而不是“冒险”从零到一培养全新的“空白”IP 。
同时 , 与行业龙头的积极 “去盲盒”化不同 , 在中小品牌的眼里 , 盲盒产品依旧是国内潮玩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 。

潮玩经济离不开盲盒?

在泡泡玛特最新的业绩公告里 , 已经几乎见不到“盲盒”二字了 。
曾经同台竞逐的52TOYS、IP小站、TOP TOY等品牌 , 也不执着单一的盲盒赛道 。 一时间 , 行业的头部玩家都开始放眼更大的潮玩市场 。
这个趋势 , 就是“去盲盒”化 。
“但对于中小企业、创业品牌而言 , 盲盒还是旗下潮玩产品销售最主要的形式 , 国内的消费者也受这一套 。 ”成都高新区一家新兴潮玩品牌的运营负责人吴敏(化名)告诉懂懂笔记 , 大品牌不再紧抓盲盒概念 , 对于中小创业团队而言或许是新的机会 。
在她看来 , 泡泡玛特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盲盒”热 , 而盲盒作为概念也好、作为营销工具也罢 , 同样成就了泡泡玛特 。 即便毫无故事根基的IP , 只要产品只要搭上盲盒的形式 , 给消费者传达购买未知的消费理念 , 同样能卖得很好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