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


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

文章插图
班昭,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即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为班彪之女,班固与班超之妹,曹世叔之妻 。东汉文学家,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传世 。
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

文章插图
班昭像
班昭的二哥班超 , 字仲升 。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拜西域都护,扬汉威直至中亚细亚30年之久 。
公元100年(永元十二年),久居偏远异地的班超而年迈而思念故土,便上书朝廷请求回国 。却3年未获受理 。班昭为求将其兄班超早日召回国 , 于是上书汉和帝刘肇代为陈情 。和帝看后非常感动,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 。班超得以告老返乡 。终成一段传世佳话 。
此外,班昭因其晚年所著千字文《女诫》 , 于后世竟也成了指导妇女行为准则的必读之书 , 她也因此被被定性为了男人压迫女人的“帮凶” 。
这究竟都是怎么回事呢?
幸遇良人却大半生守寡
东汉时期出了个史上著名的才女 。她去世时,当朝皇太后亲自素服举哀,为她行国葬之礼 。这个女子,就是我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 。
班昭她出生于一个“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显贵人家 。其父班彪,是当时有名的史学和儒学大师;长兄班固,是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次兄班超,一位投笔从戎的志士,两次出使西域 , 成为打通“丝绸之路”的赫赫功臣 。
正是得益于父兄的影响与鼓励,班昭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后随年龄渐长 , 又掌握了丰富的天文、历史、地理等知识 , 不仅在班氏家族中因博学多才而出类拔萃,更终成满腹经纶、声名远播的一代才女 。
读一读诗书,写两笔字,闲看风月和落花,这让孩提时的班昭,很小便知道自己与旁的女孩不同 。她似乎只喜好诗书二字 。每每看见兄长执书灯下,便觉得甚好 。那一种潜下心来的端凝之姿,是她所痴迷的 。
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虽非刻意,却也到了当时普遍认为,女孩该谈婚论嫁年纪 。
在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一个自视不低的女子能遇得真心人,绝非易事 。多数女子都在逆来顺受的感情境遇里,死抱着认命的态度,嫁给了一个也许是内心隔着千山万水的男人 。比如朱淑真、贺双卿,结果都成了因婚恋失意,沦落至生无可恋,饮恨而终的怨妇 。
班昭却很幸运 。14岁那年,她嫁给了同郡男子曹世叔为妻 。
曹世叔不过是世间万千寻常男子之一,却对自己和班昭都不甚苛求 。他只负责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
以个性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二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俩人育有一子数女 。
只是天下眷属,纵使情深,又怎奈缘浅,以致好景难长 。不久曹世叔病故,令班昭自30来岁便开始守寡 , 此后不曾再嫁 。
按说像班昭这样上流社会的名媛,只要她愿意改嫁,成群结队的媒婆没准都会将她家门槛踏平,而且有资格追求她的 , 不是王公贵族 , 就是名门清流 。
不过班昭却还是选择了宁为曹家守寡 。又因她始终是曹世叔在世之妻 , 独立抚养儿女长大,终生没有改嫁,加之班昭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老师,人们为了尊敬他,就称她为“曹大家”(这里的“家”字读“姑”音)了 。其中“大家”,是当时人们对有学问且德行好的妇女的尊称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