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三部曲( 五 )


《阳光普照》
文艺作品是宏大叙事的外化表现,从这个窥镜里,两岸关系的微妙转变在这数十年间完成 。
从远远对望,到彼此好奇;从敞开怀抱,到冷眼凝视 。
各自有各自的困惑、不解与戾气 。
而我们都是身处变化的一代人 。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
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
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台湾省是一个有创伤的地方 。
日本殖民时期,台湾岛被分割为东西两半,本岛人被日本殖民者称为“生蕃人”,与汉族人分隔 。拦上的铁丝网,被日本人称作“野蛮与文明的分界线” 。
在日本相关材料记载中,仅1898年-1902年,就处决了3万2千余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原住民,占当时台湾地区人口的1% 。杀人的同时还要侵吞资源 。岛上富足的樟脑成为了日本人眼里的宝藏,日本也在20世纪初成为了樟脑生产国 。背靠台湾地区的资源 , 日本人吃上了香蕉和砂糖,并引以为傲其“大日本帝国”的成功 。
原住民的屡次反抗 , 也促使了日本殖民者转换思路,以教育和文化殖民台湾地区 。原住民的孩子变成了日本的人质,学习日语、穿和服、驯化为日本殖民主义者理想中的“皇民” 。
电影《赛德克·巴莱》
日本人离开后,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带着300万人登岛 。就像《悲情城市》中描述的那样,本省人以为等来的是同胞团聚 , 没想到是更多的动乱与纷争 。
1947年2月28日,台北烟草专卖局缉私警察殴打贩卖私烟的女烟贩激起民愤 , 进而引爆了全岛民众反对国民党当局专制统治、要求民主自治的“二·二八”运动 。事件的真相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官逼民反”,反映了当时台湾同胞要求铲除腐败、推动政治改革的正义呼声 。诸多亲历者回顾事件时都谈到,抗战胜利后,台湾终于脱离日本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岛内民众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热切地憧憬着社会进步与人民幸福的新时代 。但是 , 国民党政权接收台湾后,军政风纪败坏,治理无方,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发展停滞 , 失业与民生问题严重,台湾民众的失望情绪持续加深,最终发生了“二·二八”事件 。(新华网)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创伤 。而这代人的创伤正在被变动的时局重新塑造 。
如果和台湾省的年轻人聊天,也会观察到他们对当局的不满 。薪资停滞、经济形势差、贫穷世袭、阶级固化——凡此种种,让年轻一代倍感迷茫 。政客们的吵架段子变成短视频笑话 , 一路漂进了对岸的抖音里 。
“台湾薪资从1997年后,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薪资都是零成长,直到2007年才有再增加 , 但低薪的状况 , 已经成为年轻世代最大困境,尤其在餐饮服务业 , 加薪成长幅度根本比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根据TVBS民调调查,有将近三成的民众,三年内都没有加薪 , 大约三成的人加薪3%,等于有6成以上的上班族,薪资几乎呈现停滞状况 。”(TVBS新闻台)
黯淡的社会氛围 , 让曾经的亚洲四小龙再也无法恢复活力 。
经济下行,政治波动,导致了台湾同胞关于认同感的摇摆不定 。一位多年在大陆生活工作的台湾人告诉我,一方面他在大陆地区拥有更多朋友,也肉眼见证了、参与了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他也无法说清楚家乡到底在哪里 。
新世代的台湾年轻人,无法像老一辈那样切身感受故土的分离焦虑 , 他们困于解决眼下面临的问题 。这也导致了台湾文艺作品很难再重现30年前的格局,呈现自说自话的状态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