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露伽鱼子酱


卡露伽鱼子酱

文章插图
卡露伽鱼子酱最高20万人民币一公斤的鱼子酱,今天国货的市场价,竟然只要1万元 。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地摊货,国产鱼子酱被全球最顶级的航空公司独家指定,上的了G20峰会,更是全球数十家米其林餐厅的首选 。
曾经的鱼子酱为什么那么贵?中国又是如何让它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品牌故事?
01.鱼子酱 , 确切的说应该叫鲟鱼子酱,曾经是欧洲上层王公贵族的最爱 。
在法王路易十四举办的宴会上,这种通体发黑,晶莹剔透,卖相十足 , 又入口即化的鱼卵,往往是压轴菜肴,整个欧洲都为它疯狂 。
然而鲟鱼子酱的价格非常昂贵 。第一,欧洲本土没有鲟鱼栖息地 , 所有鱼子酱的原材料必须选用黑海地区的鲟鱼 。
第二,鲟鱼从幼苗到成鱼发育非常缓慢,需要8到10年时间,且一旦取卵会立刻死亡 , 所以鱼子酱的价格堪比黄金 。
上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进入白热化阶段 。考虑到鱼子酱是风靡欧洲的美食,而里海大部分又在苏联境内,通过鲟鱼养殖做鱼子酱加工出口外汇,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
但是在经济高度计划民生资源又非常匮乏的苏联,有太多眼睛盯着这项目暴利行业,技术还没研发出来,一条庞大的鱼子酱走私链先被克格勃纠了出来 。
原来鱼子酱在苏联属于特供,大部分用来出口,有官员就先把鱼子酱卖到国外,再从国外以市场价买回国内 , 最后以极高的价格在苏联黑市上出售,以此攫取暴利 。
愤怒的苏联高层关停了整个研发产业,鱼子酱第一次扩大生产的尝试不了了之 。
02.改革开放后 , 生活越来越好的中国人也希望尝一尝过去欧洲达官显贵才能享用到的鱼子酱,而中国人做鱼子酱,是一个历经三十年的逆袭之路 。
【卡露伽鱼子酱】上世纪80年代 , 因为过度捕捞,为恢复生态 , 我国决定建立在黑龙江建立鲟鱼人工养殖基地 , 定期向江海里投放鲟鱼 。
九十年代,我国通过“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其中就把鲟鱼全过程养殖及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并在2002年大获成功 。
但是渔民很快发现,光卖鲟鱼肉不赚钱,而鲟鱼产的鱼子酱却奢侈品 , 如果能拿下这块蛋糕,对渔民和消费者都是双赢的事 。
2002年前后,以王斌为首的中国农业部专家,在千岛湖成立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鲟鱼养殖和取籽技术进行攻关 。
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水温问题 。鲟鱼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 , 2003年千岛湖遇到数十年难见的高温,水温逼近36度 , “红嘴病”爆发,数千条死亡一半 。
经过彻夜研究,汪斌和他的团队将养殖网箱加深到15米,再通过自动灌注地下水辅以液氮低温的方式,终于把鲟鱼存活率提高到97% 。
但是光有鲟鱼还不够 。鱼子酱最大的成本开支,在于对鲟鱼“一次性”取卵使用 。
经过多年开发,鲟龙科技在基因技术上取得进展,新的鲟鱼品种诞生了,他们生长周期只有5到7年,是有野生鲟鱼的三分之二 。
更关键的是,汪斌和他的团队对鲟鱼子提取技术实现了革命性突破,通过数十道工序 , 成功实现在不危及鲟鱼生命的条件下进行取卵,换句话说,一条鲟鱼可以多次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
03.然而任何商品从产业化到品牌化的过程都特别艰辛,国产鱼子酱更是如此 。
第一次尝试是在2006年,王斌带着成功研发的400公斤鱼子酱样品来到法国,希望得到行业大佬的认可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