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冬天里的“血液保卫战”( 六 )


我国献血法第六条,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或者居住区的适龄公民参加献血 。为鼓励报名团体献血,一些团体单位会向献血者发放福利或补助 。
疫情暴发后,多地血液中心表示,团体献血比重有所增加 。《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 , 2020年和2019年相比,“街头献血”占比从73.35%急剧下降到47.86% 。相反 , “团体献血”占比则出现激增 , 从26.65%上升到52.14% 。
孙东东认为,由于团体献血人数多、社会影响力广、示范作用强,可以推广献血企业单位优先用血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曾和北大国际医院等单位发起活动,为献血企业提供医疗服务 , 如享有优先用血权,健康体检8折优惠等 。若献血人数≥10人,每年享有5次专家门诊,献血人数每增加20人,增加一个建档名额 。
“不能一到血液淡季的时候就喊血荒 , 而是应该通过制度保障,从源头上解决 。”孙东东说 。
比如在激励机制上,孙东东认为,目前献血者本人及家属用血费用减免的政策 , 对于年轻献血者来说实际需要的几率并不大 。他建议,在保留现行“献血法”的激励机制基础上增加激励内容,如规定公民自无偿献血之日起一年内 , 在就医时提高10%-20%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
面对周期性的血液短缺,孙东东建议 , 医疗机构作为用血端,要提升血液合理利用水平,推广自体血回输技术 , 通过血液回收机等设备,将患者手术中流失的血液收集、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输入患者的体内 。
他在临床调研时发现,由于设备、人力成本,自体血回输技术难以得到广泛使用 。他建议可以将自体血回输技术利用率纳入医院考核指标,并纳入医保报销项目,用制度手段促进技术推广 。12月以来 , 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已有3名患者经过储存式自体输血的方式下完成了手术,目前3名患者均恢复良好 。
孙东东担心 , 随着后续择期手术陆续恢复,2023年年初又将迎来用血高峰 。“由于疫情影响,医院手术量有所减少,用血量有所下降 。疫情逐渐缓和后,1月到3月手术会陆续恢复,但春节期间本来就是采血淡季,单位放假、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返乡 , 血液很可能又面临短缺的情况 。如何做到‘平战结合’,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 。”
(文中林静、张伟为化名)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