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冬天里的“血液保卫战”


一场冬天里的“血液保卫战”

文章插图

一场冬天里的“血液保卫战”

文章插图
_原题为:一场冬天里的“血液保卫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消息,血液在从女儿的身体里消失,李鹏必须去找血 。他的女儿患白血?。?2022年12月转入北京一家血液病专科医院,化疗期间血象不稳定,有时血会从牙龈、口腔、鼻孔冒出来,血红蛋白浓度最低的时候跌至35g/L,远低于正常值120g/L 。医生告诉李鹏血库血量不足 , 需要家属献血 。但李鹏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供体不能献血,妻子献过一次血后短期内也无法献血 , “已经是倒霉透顶了,还要遭这个罪” 。李鹏四处联系,但一直没找到人 。
有一天晚上,女儿突然肠道大出血,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妻子只能一边哭一边接流出来的血 。医院只让一人陪护,李鹏只能看着视频干着急,“我在出租房里急得直蹦 , 我恨自己无能为力” 。当时医院连急救用血也缺,每针9000元的止血针,打了两针才止住出血 。
为了求助 , 他把妻子拍的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 , 三四位热心的网友联系到他,一人献了200毫升全血 。他把献血证照片发给医院,就可以使用等量的血液 。但女儿隔五六天就要输一次血小板,“不能总给别人添麻烦” 。他又联系了两次“血贩子”,花了2000元,才把血“备足” 。
在这个冬天,很多人都参与到这场“血液保卫战”中 。据“首都献血”公众号消息,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介绍,北京每年需要140吨血液用于临床医疗,对应需要约40万人次献血 。然而由于天气寒冷、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激增,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团体献血相继取消,作为城市的造血系统的街头献血车“失灵”,多地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向采访人员坦言,“无血可采” 。
近一个多月来,为了找血 , 一些从外地来北京看病、人生地不熟的患者家属想尽了办法 。有人拉来外地的亲戚朋友专程到北京献血,有人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和“无偿献血”四个字印在小卡片上,把卡片散落在医院的长凳上、走廊外,“都是为了孩子 , 没办法” 。
2022年12月17日,《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以下简称“指引”)发布,其中关于献血者的选择,由新冠病毒感染后半年内暂拒献血,改为最后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7天后可献血 。新版指引下,各地启动血液应急保障预案,街道社区、供采血机构、医院、个人相互支撑,合力维系城市的血液流通 。
多地血库告急,大城市尤为严峻
河南省某地级市血液中心供血科科长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目前血液库存告急的情况,“近5年来从来没有过” 。
这位科长说,进入2022年12月以来 , 血库库存量就在警戒线左右徘徊 。12月初,他们曾争取到进入某高校采血的机会,但在采的过程中突发疫情,学生被紧急动员回家,采血没能继续 。12月17日后,血量跌倒警戒线以下,疫情政策调整后,有一段时间“街上根本没有人” 。
该市常住人口在700万左右 。而据这位科长统计 , 12月17日以来 , 每日献血人数最少时只有10多人 。满足全市的临床用血需求,献血人数要达到180人 , 即约20个治疗量的血小板,350个单位的红细胞 。“12月17日以来,连着几天血小板都是0” 。
他回忆,过去每年冬至前后都会出现采血淡季,但2021年12月,每天至少有150名左右的献血者,“今年不仅量少,持续时间也长” 。他每天要接听来自各家医院的100多个电话,“血就这么点 , 只能转来转去,比如这个医院有家属献了A型但是要O型,另一个医院(家属)献了O型要A型,就交换着给,尽量让重症患者都用上血”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