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茶条大怎么形容( 三 )


身骨:描述茶叶质地的轻重 。茶叶身骨重实,质地良好;身骨轻飘,则较差 。身骨的轻重取决于茶叶的老嫩,“嫩者重,老者轻” 。
上段茶:也称“面张茶” 。同一只(批)的茶中体型较大的茶叶 。在眉茶中通常将通过筛孔4~5孔茶称为上段茶 。
下段茶:同一只(批)茶叶中体型较小的部分 。通常指10孔以下的茶叶 。
段茶:茶身大小介于上段茶与下段茶之间 , 通常指6~8孔茶 。
起霜:绿茶表面光洁,带有银灰色光泽 。用于经辉炒磨光的精制茶 。
夹杂物:混杂在茶叶中无饮用价值的非茶类物质 。如泥沙、木屑、铁丝及其他植物枝叶等 。
焦斑:在干茶外形和叶底中呈现的烤伤痕迹 。常见于炒干温度过高的炒青绿茶或杀青温度过高的制品 。也用于叶底审评 。
黄头:外形术语 。色泽发黄,粗老的圆头茶 。
轻飘(飘?。褐实厍帷⑹荼 ⑷萘啃?。常用于粗老茶或被风选机吹出的轻质茶 。
爆点:绿茶上被烫焦的斑点 。常见于杀青和炒干过程中锅温过高,叶表面被烫焦成鱼眼状的小斑点 。
盘花卷曲:茶条卷曲盘绕,形如圆珠 。
片茶:梗、叶分离的单片叶茶 。
###其它资料参考###= 关于红茶的诗词
《红茶花 》
[唐] 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 , 岂怜高韵说红茶 。
牡丹枉用三春力 , 开得方知不是花 。
《山泉煎茶有怀 》
白居易 唐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
白话译文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
(作者在诗中所怀念的爱茶人,可能是他的妻舅杨慕巢,如作者在<;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中提到的"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扩展资料:
《山泉煎茶有怀 》 作品鉴赏
诗人似乎处在一种无所事事之状态,惟有以煎水煮茶为乐,还要把这种特殊饮茶享受传递给爱茶友人 。
把茶大量移入诗坛 , 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 。从白诗中,我们看到茶在文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转化的过程 。
作为一个大诗人,白居易从茶中体会的还不仅是物质功用,而是有艺术家特别的体味 。白居易终生、终日与茶相伴,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酒后索茶,有时睡下还要索茶 。他不仅爱饮茶,而且善别茶之好坏,朋友们称他为“别茶人” 。
###其它资料参考###1.描述茶叶的词语有哪些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 , 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 。
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可上溯到神农时期 , 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 。先秦时期可能在局部地区(茶树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已有饮茶 , 但目前还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持 。
(一 ) 饮茶始于西汉 关于饮茶的起源 , 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 , 争议未定 。大致说来 , 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 1、先秦说 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
(《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 。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证据 。先秦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可靠材料来证明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