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


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

文章插图
竹竿舞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都会存在的一种舞蹈,但是它在每个民族中的含义也是不同的 。在黎族中,竹竿舞一般是以一种祭祀的形式存在,而佤族,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在另外的一个世界中也是需要歌舞 , 所以他们会跳上一支竹竿舞来欢送老人的离去 。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佤族文化吧!
佤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中、缅、泰三国都有分布 。中国佤族近三十万人,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的沧源、西盟、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澜沧等县和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其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两县的佤族人口约占我国佤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 。中国境内的佤族分布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展布的地段 。在这一地段里,山峦重叠,平坝极少,故又称阿佤山区 。
而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 , 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 , 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 , 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极是豪迈洒脱 , 气氛热烈 。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 , 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会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一倒 , 并群起而嘻笑之 。相反,善于跳竹竿舞的小伙子在这时 , 往往因为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们的青睐 。
舞蹈形式与我国海南省黎族竹竿舞相同 。即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 。舞蹈动作为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起跳,活泼欢快 。
竹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 , 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 。它是一种肢体语言 , 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律感 。
最初的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响的老人死后举行,以碓杵击打竹竿而舞 , 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参加 。当地老人说:“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不死,它到另一个世界后同样离不开歌舞,所以人们要唱歌跳舞欢送他 。”正是这种旷达的生死观,造就了佤族诸多的丧事舞蹈 。但是现已成为一种娱乐性的舞蹈 。
您可能还喜欢:
黎族奇葩传统的织布染布技艺
哈萨克族民族文化的音乐特点
揭秘:历史悠久的哈萨克医学
哈萨克族曲艺形式的一种:铁耳麦
以上就是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的内容,下面小编又整理了网友对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相关的问题解答 , 希望可以帮到你 。
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

文章插图
竹竿舞创作背景及文化?竹竿舞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是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所表达的情感不一样 。现今比较流行的有京族竹竿舞、瑶族竹竿舞、壮族竹竿舞、佤族竹竿舞、苗族竹竿舞、黎族竹 。
三月三三人跳竹竿的介绍?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