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宦官之一刘瑾的故事,刘瑾是什么样的人?


明朝三大宦官之一刘瑾的故事,刘瑾是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明朝三大宦官之一刘瑾的故事,刘瑾是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明正德年间 , 民间流传一句俗语,说当今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站皇帝 , 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 。坐皇帝、朱皇帝是指明武宗朱厚照,站皇帝、刘皇帝指的又是谁呢?他就是明朝三大宦官之一——刘瑾 。一个地位卑微的太监何以如此权高位重,权比皇帝呢?
刘瑾,兴平(今属陕西)人,本姓谈,六岁时被镇守太监刘顺收为义子,并靠刘的关系得以净身入宫,遂改姓刘 。刘瑾入宫以后,常从老宦官那里听说关于英宗时期宦官王振的许多传闻 , 很是羡慕,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出人头地,成为权倾朝野的人物 。
刘瑾在明孝宗在位时侍奉太子朱厚照 。他对这个难得的机会十分珍惜,因为他知道今日太子即是明日皇帝,等太子登基即位后,他这个日夜服侍的太监就是大功臣了,权势与富贵便会随之而来 。他仰慕的“前辈”王振也是从侍奉太子起家,侍奉好太子是实现自己权力欲望的第一步 。于是,刘瑾千方百计地讨好太子,小心翼翼地侍奉当时只有10多岁的朱厚照 。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初六,36岁的孝宗突然病死 。太子朱厚照依制即皇帝位 , 是为明武宗 。当时朱厚照年仅15岁 。这时的刘瑾终于盼来了出头之日 。

明朝三大宦官之一刘瑾的故事,刘瑾是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朱厚照身边有8位宠爱的太监,他们是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这8个宦官依仗皇帝的权势 , 在外面胡作非为,人称“八虎” 。刘瑾则以其善察言观色、诡计多端,堪称“八虎”之王 。
想插手朝政,就得要讨好皇帝 , 取得皇帝的信任 , 并让其玩物丧志,这样才能背着皇帝干为非作歹的勾当,所以刘瑾和7个宦官想方设法地鼓动武宗游玩享乐,陪他打球骑马、放鹰猎兔 。刘瑾最受武宗的信任,不仅在内宫监任职,而且掌管着京城的精锐守卫部队 。
刘瑾每天都给武宗安排许多寻欢作乐的事,等武宗玩得正起劲的时候,他把大臣的许多奏章送给武宗批阅 。明武宗很不耐烦,说:“我要你们干什么?这些小事都叫我自己办?”刘瑾表面上灰溜溜地退下去,心里却美滋滋的 。此后 , 他更是有恃无恐,批阅奏折、排除异己、独断专行,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刘瑾怕人反对自己,便派出东厂、西厂特务四出刺探,还在东厂、西厂之外,设一个内行厂,由他直接掌管 , 连东厂、西厂的人,也要受内行厂监视 。
被这些特务机构抓去的人,都受到残酷刑罚,被迫害致死的多达几千人 。此时刘瑾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刘皇帝”了 。每次武宗上朝时,刘瑾站在他的右边,文武百官拜见过皇帝后,还要朝刘瑾方向作一揖,所以时人称武宗是“坐皇帝”,刘瑾为“站皇帝” 。
在权力欲望满足后,刘瑾的财欲却是欲壑难填 。他利用权势,贪污受贿、敛财之巨令人发指 。各地官员想保住官职或想升迁就得向刘瑾行贿,少则千两多则上万,否则乌纱帽甚至连全家老小的性命不保 。地方官员到京都朝见,怕刘瑾给他找麻烦,先得给刘瑾送礼 , 一次就送2万两银子 。
有的官员进京的时候没带那么多钱,不得不先向京城的富豪借高利贷,回到地方后才偿还,称为“京债”,当然 , 这笔负担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了 。有个京城官员出差回来 , 因没有借到钱,不敢回京见刘瑾,急得在途中自杀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