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方舱医院的最后战役( 三 )


11月27日,方舱安排了核酸检测,按照规定,两次核酸阴性、一次抗原阴性,就可以出舱 。然而,这一次核酸结果,张聪等了5天 。在方舱里,张聪的工作没法展开 。她是制片人,需要去各地出差看景、谈合作 。那几天,她除了吃饭就是睡觉,“整个人变得焦虑 。”
各种情绪开始在方舱内流动 。对医护人员来说,除了提供医疗服务外,“最主要的是要安抚那些情绪 。”

一家方舱医院的最后战役

文章插图



办理入住登记的医护人员 。受访者供图
一个怀孕40多天的孕妇,担心孩子,想出舱做产检 。邢媛加了她微信,私底下以妇产科的专业身份安抚她 。许多老人因为有基础疾?。志宀《?。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 , 因为心脏不好 , 也常常半夜给邢媛打电话 。“有时候不是身体问题 , 就是心理上的紧张 。”
尽管方舱接纳的是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 , 但仍旧会出现因并发基础疾病而亟需急救的情况 。
朗悦花园门口常停着两辆救护车,专为应对这种紧急情况 。医疗组组长李慧是北京市第一中西结合医院呼吸科的医生,自11月18日来到方舱后,就开始制定一套应急方案 。
这个想法源自一次惊险的抢救 。那是李慧来方舱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在把一位60多岁患有高血压的女性转运至其他方舱时,值班的医生发现出现了轻微的意识模糊,就留下了她 。但随后,她的情况急转直下 。
李慧赶到时,老太太在轮椅上直往下掉 , 李慧招呼其他医生寻找行军床 , 打算把她转移到急救车上 。正在此时,老太太眼睛紧闭,开始浑身抽搐 , 癫痫发作 。这几分钟的抢救时间里 , 李慧能做的不多 , 只有在老太太咬舌之时 , 找个东西地抵住她的牙齿 。所幸 , 同事在这栋楼的医护室里发现了一支治疗癫痫的药物,最后稳定了老太太的病情 。
当晚,李慧就向指挥部申请,建立一套应急方案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我们的抢救流程必须是通畅的、药品必须是通畅的、医护人员必须是第一时间到场的 。”
之后,李慧对每个值班的医生护士、抢救点位、抢救车、抢救用品的种类、以及药品数量都做了详细的统计 。但临时改造的方舱医院,只能满足基础的急救需求 。面对两千多名患者,医护需要顶着巨大的风险与压力 。“我统计过 , 每天的急症抢救至少有6例 。”
有一次 , 一个60岁男性患者忽然心脏骤停 , 李慧和其他几名医生从赶到开始 , 到电梯间转运、送上120跟车急救 , 直至送到医院,交给急诊科医生,约2个半小时内,没有停下抢救,但仅能维持患者的血压正常,没能让患者恢复自主心跳 。回到120急救车上 , 李慧和抢救的几名医生抱着哭了 。
一家方舱医院的最后战役

文章插图



抢救患者之后,几名医生忍不住抱在一起流泪 。受访者供图
“去方舱的医生面对高压的环境 , 有时候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心理医生肖雪负责朗悦花园方舱的心理热线咨询,她曾接到过许多医护的电话 。三年来,医护总在一线面对这些压力 。有一些医护已经养成习惯,在支援方舱前,会去她那里开一点安眠药 。
“方舱内的医生不仅承担医疗服务,还要面对患者的各种需求,包括患者的心理需求 。”肖雪说,她感受到,患者更多面对的心理问题不是对病毒的恐惧 , 而是对陌生封闭环境的焦虑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