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方舱医院的最后战役( 四 )


李慧曾接诊过一个女孩 , 母亲隐瞒了她的病情 。来到方舱后,女孩出现了木僵状态,不吃不喝不言不语不动,之后 , 又开始出现暴力行为 。直到方舱请了精神科医生会诊 , 患者的表姐才打电话告诉李慧 , 患者在上一个隔离观察点突发了精神疾病 。“精神科医生鉴定结果是 , 这个孩子在隔离点产生了心理创伤 。”
因为这些特殊或者突发情况存在,方舱医院在离舱制度上也留下了一些弹性空间 。作为医生,李慧一直在为一些患者申请特殊解离 。
一位肺癌四期的病人,在12月6日提前出舱 。他从内蒙古过来北京复查 , 结果还没到门诊,就核酸阳性,住进了方舱 。“他的情况其实不适合在方舱长期观察 。”李慧回忆 , 患者存在胸闷憋气、呼吸困难 , 咯血的症状,但由于当时定点医院爆满,他们没有找到愿意接受转诊的医院 。为了他,李慧做了毒麻药品的申请,用来做止疼的治疗 。
后来,她为这位病人申请了特殊解离 。出舱后,病人自行找到了医院接收治疗 。
转折
12月2日 , 余福霖在11月29日检测的核酸结果出来了,还是阳性 。
“我要崩溃了 。”他给母亲发去信息 。
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关键的岔路口 。他报考的是编导专业,根据教育部政策,2024届起,编导专业将拆解进不同的考试类目当中 。放弃这次省考,意味着余福霖将在下一年的复习中要重新搭建知识架构 。
从小学四年级偶然接触到数码相机开始,余福霖就痴迷于自然摄影 。上初中时,他会在天台待到凌晨四五点 , 只为能拍摄到想要的星空 。平时他的文化课成绩在540分左右,但一心想学摄影 。编导专业包含了摄影与制作课程,这是他八年来的梦想 。
幸运的是,他12月3日做的抗原结果是阴性,4日的核酸结果也是阴性 。再有一天的阴性结果,他就可以出舱了 。但6日中午,核酸结果还没出来,不能再拖下去了,余福霖的母亲给值班医护打了电话 , “我说能不能请你帮我们家孩子查一查5号的核酸结果 。”
不到20分钟,指挥部就给余福霖发来短信:小余同学,你昨天做的核酸结果是阴性 , 今天你可以解除隔离了 。

一家方舱医院的最后战役

文章插图



深夜,值班的医护在消毒 。受访者供图
12月6日下午,余福霖顺利出舱 。当时,外面的世界已经完全变了样 。持续一个星期,广州、杭州等多地调整隔离措施 , 无症状、轻症感染者以居家隔离取代集中隔离 。12月7日,“新十条”公布,优化调整隔离方式 。
对大部分人而言 , 等待了一周的政策终于尘埃落定 。12月7日这一天,很多方舱的医护人员因为太忙,直到晚上开会才知道“放开了” 。这之后,就是解离条件的一系列转变——最先,核酸阴性可以出舱;之后 , 社区愿意接收 , 也可以出舱;再之后,只要阳性患者家中具备隔离条件,就可以出舱 。
医护的工作重点也随之倾斜,不再是接听电话 , 安抚情绪,而是协助患者办理解离手续 。当时,南区一天里有100多人办解离手续 , “平时我们会派一组人去值班,特殊解离时期,会增派到三四组人 。”吴春芳说 。
太多人想回家了 。吴春芳记得,南区的一位医护人员,工作了20多天,快要熬到回家的时候发现自己阳了 。新的医护增援后,她回不了家,从医护生活的黄区搬进了患者居住的红区 。得知政策开放后 , 她马上申请了特殊解离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