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家陆蒙吉:有必要监控疫情数据,避免重症和死亡高峰( 二 )


澎湃新闻:关于新冠感染后的“无症状”,可能也有不同的理解 。
陆蒙吉:在国外有关于奥密克戎的数据,但跟中国现在的实际情况不可比 。
德国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得到了免疫,一个是免疫接种,用的主要是mRNA疫苗 。目前老人都是打过三针,年轻人愿意打的话也可以打三针,部分打到第四针 , 而且用的是已经改良的疫苗,对于奥密克戎 , 目前这个免疫屏障是很高的 。
第二,除了疫苗接种以外 , 很多人已经感染过了 。包括我们家所有的人,也经过了这个感染,但都是比较轻的症状,有一点发烧,有点咳嗽 , 喉咙疼 , 基本上没有特别严重 。
但即使这样 , 德国每天检测阳性数据也有3到4万——其实现在检测的数量已经很少了,所以这事实上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
所以,不能说疫情没有了 , 主要是对我们的社会影响没有了,但有一定的感染人数,中间很大一部分人是有症状的 。
【病毒学家陆蒙吉:有必要监控疫情数据,避免重症和死亡高峰】国内现在也在反复提大部分无症状的问题,过分强调这个概念后 , 如果有人发烧了 , 他更可能认为我是属于(有症状的)5% , 或者1% , 或者0.5%,那我需要去医院了 。这就造成了一种误解,也就是大家以为发烧就算严重了 。
其实,发烧后大部分年轻人在家里边扛一扛就好了 。如果告诉人们感染后大多会发烧,那大家就会认为发烧不是什么事情 。
澎湃新闻:目前在内地流行的新冠毒株主要有BF.7与BA.5,有一种说法是在北京流行的BF.7毒力比在广州流行的BA.5更强 , 你如何看待两者的差异?
陆蒙吉:首先,我们现在没有数字来证明——国内现在不用做检测了,没有一个感染的基数,比如说北京感染的情况和广州感染的情况,不知道多少人感染 , 多少人发烧,所以说广州流传的毒株比北京要轻,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都只是猜测 。
另外 , 这两个毒株是不是有那么大的差距?目前在德国传播的奥密克戎,主流的是BA.5 , BA.5前面有好几个奥密克戎毒株,比如BA.1、BA.2 , 它们是最早的,都已经经过了,现在取代的就是BA.5 。
BA.5又延伸出来很多亚型,在监控中发现将近有20种,而且它在不断地动态变化 。包括现在讲的BF.7,它都是从原始的BA.5里边延伸出来的变种,其实它们之间是很类似的 。国内现在是笼统地把它称为BA.5或者BF.7 。
德国的要求是,阳性样本的5%进行序列分析,因为国内现在没有具体的分类检测,我不知道到底做了多少种分类 。
还有一点,目前我们还没有证据说明这些毒株在临床上的差距问题,更可能因为北京和广州的情况不同 , 包括天气、人员情况,我们还要看到在互联网上发声频率的差异,这都影响了我们的认知 。但是,这个认知没有数据的支撑 。我们不知道毒株分布到底是什么样的,然后这些人到底被什么东西感染了 , 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分析 。
澎湃新闻:关于毒株的变异趋势,也有很多讨论,你怎么看?
陆蒙吉:第一,我们现在已经看到 , 在传播速度比较快的条件下 , 会产生新的毒株 。之前比较严重的,就是印度德尔塔的产生 。
我们在追踪过去一些样本的时候,发现德尔塔当时已经存在了,但是因为印度前面防控的管制措施很多,虽然一直在扩展 , 但扩展比较慢 。而因为当时有很多大选和宗教活动,一下子就把病毒给推起来了,最后在全球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影响 。德尔塔比原来的病毒杀伤力还要强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