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资料参考###原文
品名
名茶各以所产之地,如叶耕之平园、台星岩、叶刚之高峰青凤髓,叶思纯之大岚,叶屿(yǔ)之眉山,叶五崇林之罗汉山水,叶芽,叶坚之碎石窠(kē)、石臼窠(一作突窠),叶琼、叶辉之秀皮林,叶师复、师贶(kuàng)之虎岩,叶椿之无双岩芽 , 叶懋(mào)之老窠园,名擅其门,未尝混淆,不可慨举、
前后争鬻(yù),互为剥窃,参错无据 。曾不思茶之美恶,在于制造之工拙而已,岂冈地之虚名所能增减哉 。焙人之茶,固有前优而后劣者 , 昔负而今胜者 , 是亦园地之不常也 。
江泳解读:
名茶都有其产地 , 就像叶耕的茶出自平园、台星岩,叶刚的茶出自高峰青凤髓,叶思纯的茶出自大 岚,叶屿的茶出自眉山,叶五崇林的茶出自罗汉山水 , 叶芽、叶坚的茶出自碎石窠、石臼窠 (一作突窠), 叶琼叶辉的茶出自秀皮林,叶师复、师贶的茶出自虎岩,叶椿的茶出自无双岩芽 , 叶懋的茶出自老窠园,各自享有自己的声名,不曾混杂错乱,就不其一一列举了 。
这些各地的茶叶争相售卖 , 有的互相抄袭,以致真假难辨,参差交错没有依据 。却不知道茶的好坏,全在于制造工艺的优劣而已,哪里是所产地的山冈土地的虚名所能增减的呢!茶农焙出的茶 , 固然有先前质优而后来质劣的,也有先前质劣而现在质优的,这也说明产茶园地的土质是不固定的 。
品名,说的是名茶的名称 。
实际上本篇赵佶要探讨的是产地与茶品质优劣的关系 。
赵佶在这里介绍了十三位叶姓茶人的茶园,叶姓茶人在北宋时比较有名 。宋代宋子安写的《东溪试茶录》里也有一段关于叶姓茶人的记载,他是这样说的:“ 茶之名有七:一约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焙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 , 芽叶如纸 , 民间以为茶瑞 , 取其第一者为斗茶,而气味殊薄,非食茶之比 。今出壑源之大窠者六(叶仲元、叶世万、叶世荣、叶勇、叶世积、叶相),壑源岩下一(叶务滋),源头二(叶团、叶肱),壑源后坑(叶久),壑源岭根三(叶公、叶品、叶居) 。”这说的是壑源叶姓茶园的白茶在当时比较有名 。
宋徽宗赵佶在本篇没有特别说明叶姓茶人所产的为白茶,但结合宋子安的记录,以及赵佶对白茶的特别喜爱 , 想来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
在当时的诗句等文学作品里,也有叶姓茶人的相关身影 。如苏轼的《寄周安孺茶》“闽俗竟传夸 , 丰腴面如粥 。自云叶家白,颇胜中山醁” 。梅尧臣的《王仲仪寄斗茶》诗里有:“白乳叶家春 , 铢两直钱万”等相关的诗句 。
【大观号茶怎么样】
对于农产品来说,小产区的茶,有其独特的气候环境,对它的品质优劣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而赵佶的意见是,茶品质的优劣,不只是产地问题,还与制茶的工艺息息相关 , 又岂是一个产地所能概括的呢 。
关于茶的品质优劣,与三个方面有比较大的关联,一是产区,二是茶树品种,三是制茶工艺 。
产区说的是产地的属性,具有不可复制性 。茶树品种则是茶树独有的DNA , 内在的基因,不同的茶树品种自然不同;就像宋代的白茶,就是少有的茶树品种 。而制茶工艺 , 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不同的制茶工艺,产生不同的变化 。这三点相辅相成,互为表里,都很重要了 。
现在对一些有特定地域以地理属性命名的茶,可以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称号,这就是对产地的限定和保护 。当然在保护区内 , 也会分本地茶树和新品种,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茶树原材料,不同制茶师傅做的茶也各有差异了 。
相关经验推荐
- 大益601的7452怎么样
- 大益7542小饼怎么样
- 大益熊猫沱茶怎么样
- 广东英德绿茶怎么样
- 国艳66青饼怎么样
- 芹菜汁喝多了会怎么样 芹菜汁一天喝多少合适
- 喝茶加生水会怎么样
- 六大茶山普洱怎么样
- 龙润号普洱茶怎么样
- 陇南43号茶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