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沉香如屑》:“仙侠味”是如何从仙侠剧里消失的?


文艺评论 《沉香如屑》:“仙侠味”是如何从仙侠剧里消失的?

文章插图

文艺评论 《沉香如屑》:“仙侠味”是如何从仙侠剧里消失的?

文章插图

文艺评论 《沉香如屑》:“仙侠味”是如何从仙侠剧里消失的?

文章插图


改编自大IP又有成功剧集傍身的流量明星加持,因而虽默默开播,但也颇受期待的仙侠剧《沉香如屑》 , 却不曾想因为“难看”而频登热搜 。
所谓难看自是电视剧观众最为直接且直观的体验与感受,具体细分下来,诸如剧情内容的老套与拖沓、人物的干瘪与单?。约疤匦У母】溆肓鄣冉允鞘苤诿瞧菲赖摹安鄣恪敝?。细算来,观众的吐槽似也并无十分刻薄之处,而这些显见的败处,或皆源自《沉香如屑》缺了“仙侠味”这一内核 。
“仙”为手段,“侠”为目的仙侠剧作为一种类型的嫁接
公允地说,虽然仙侠剧早已有经典剧集在前,但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 , 其出现的年代实际并不久 。仙侠剧应该是神/仙怪剧和武侠剧融合嫁接的一种类型,或可谓是武侠剧的一种新的亚类型发展 。盖因神/仙怪剧虽然是一种电视剧类型,但产量极少且并不是生产创作的热点之所在;而武侠剧发展至一定的时间和阶段,创新上的难以为继 , 以及受众兴趣的转移和变化,加之众多仙侠类网络文学作品在创作源头上的支援,使得更具想象力的融合神/仙怪剧和武侠剧二者特点的仙侠剧便横空出世 。
既然是一种嫁接或者融合的类型,那么对于电视剧而言 , 其作为一种类型的本质特色就体现在其“仙侠味”之上 。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把握住仙侠内核的电视剧,则多半是成功的电视剧,如《花千骨》《宸汐缘》《香蜜》《琉璃》皆是如此 。这里所谓的“仙侠味”既可看作雷蒙德·威廉斯发明的“情感的结构”,也可视作朱迪斯·巴特勒所谓的“主体的感知”,也可以理解为阿尔都塞对于主体的“询唤”,或三者间的递进 。
文艺评论 《沉香如屑》:“仙侠味”是如何从仙侠剧里消失的?

文章插图


之所以引用三位学者的观点 , 是为了在理论上说明,作为电视剧的观众,对于剧的好看与否的评价,实际上是电视剧作品与内植其身而其可能并不察觉或知晓的文化基因的匹配度大小的结果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好的电视剧是对观众自知与不自知的认知、情感、欲望乃至想象和“文化”等的满足,满足的越多,则电视剧就越“好看” 。
对于仙侠剧而言 , “仙”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出世、脱离人间烟火的期望;而“侠”则代表着积极入世、行走江湖快意恩仇的期许 。二者看似矛盾,而实际上则都统合在用普通人所不具备的能力达成具有普遍性理想的想象 。仙对“魔”等所展现的善,而“侠之大者 , 为国为民;侠之小者 , 为友为邻”,则换化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君子行为标准 , 实质是中国文化之中对人格理想的追高追求 。因而,对于仙侠剧而言,它的仙侠内核是应该用“仙”的手段达成“侠”的目的 。只有在这一层面上进行把握并深耕 , 才能切中观众的情感结构,让主体获得感知并询唤出观众的“主体”,从而与电视剧形成情感上的同频共振 。
然而 , 《沉香如屑》作为一部仙侠剧恰恰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一主核,使得电视剧的仙侠,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都无法满足观众的显在或潜在的认知与感受,以至于失败——不好看——便也成为必然 。
承继显老,创新嫌拙:《沉香如屑》中仙侠叙事的失败

相关经验推荐